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國內疫情來得又急又猛,缺水缺電的嚴重性依舊興風作浪,而氣候變遷給人類帶來的巨大風險,則更見嚴重。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目前全球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升溫將近1.2°C,而1.5°C很可能會在2030~2052年間發生;換言之,發揮人為力量逆轉目前碳排放趨勢、減緩極端氣候損害,只剩下不到十年的時間了。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7)日發布「綠色復甦機會」報告,發現關於亞洲國家的再生能源發展,東南亞國家主要投資太陽能,東北亞投資離岸風電產業為主,台灣再生能源專案占比最大為離岸風電,這是一份針對台灣、日本、南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共八個特定市場中綠色能源產業的投資所進行的調查。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7)日表示,有關電價部分,政院於上(6)月24日在院會通過之「紓困4.0精進作為」,其中6月的民生電價部分已進行緩調,不實施夏月電價,約有1000萬用戶受惠。
為配合經濟部「增氣減煤」政策,台南的森霸電力公司豐德天然氣電廠提出環差申請,擬提高天然氣發電量22萬公噸,但豐德電廠位於台南市人口稠密處的上風區,增加天然氣發電量恐加劇台南空汙、引發質疑,今天環保署專案小組第三次初審,但開發單位仍說不清楚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及減量的計算方式,遭環評委員打回票,必須補正再審。
依照國際能源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公布數據 ,預期今年全球天然氣使用量將比去年增加3.6%,恰好是去年比起前年節省用量,意味今年更多人在家時間增加情況下,包含用電量、天然氣使用量都為相對增加。
2019年美國農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近6.7億噸,拜登政府特別撥款300億美元,推動農業減碳和永續耕作,鼓勵農民種植覆蓋作物,當成有機肥料,可以大幅減少化學肥料的排碳量,甚至還能把二氧化碳封存進土壤裡,減少的排碳量賣給二氧化碳交易市場,創造出全新的環保經濟。
全國工業總會今(5)日表示,溫室氣體減量是國家大事,徵收碳費攸關產業未來發展至鉅,工總籲請政府必須有通盤的考量與配套,並提出三大建議:一是不應有單一對象被碳費與總量重複管制,二是避免對產業競爭力和民生產生過大衝擊,三是加速產業進行結構轉型。
台中火力電廠繞過中市府取得中央特照後,民營的中佳公司規畫在台中港區設天然氣發電廠,昨舉行線上環評說明會,電廠所在地的里長反對,但也有在地人贊成。台中市經發局表示,不會核發許可函,市府「絕不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