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獲與封存技術是東南亞對抗氣候變遷支柱

      外電引述專家指出,如果東南亞國家想達到碳排減少目標,必須使用碳捕獲與封存的新技術。

據國際能源署(IEA)6月發布的報告,東南亞需要加速其對碳捕捉技術的集體投資,不然《巴黎氣候協定》的溫度目標恐無法達成,為此該區域預料得在2025-30年間每年平均做出10億美元相關投資。

這意味著透過發展,拉動碳捕捉技術從現在的零成果,達到2050年能夠捕捉多達約2億噸的碳。

據IEA所發布的《2050年淨零路線圖》(Net Zero by 2050 Roadmap),超過10%的累積排放減少將須透過碳捕捉、利用與儲存(CCUS)技術實現。目前大部分碳捕獲技術尚未實驗,也還沒商用化,且非常昂貴。全球現在僅21個相關項目在運作,東南亞區域掛零。但該區域的東帝汶、新加坡、馬來西亞與印尼正在展開某種形式開發。今年澳洲唯一相關項目因沙塵堵塞而受到負面影響。

不過,氣候危機的陰影,以及區域電力需求的上升,已加重嘗試與推出碳捕捉的緊急性,即便前景挑戰重重。產業諮詢集團Wood Mackenzie亞太區市場與轉型主管Prakash Sharma表示:「因為市面缺乏能高效、便宜減少氣候挑戰的選項,世界只能追求CCUS技術。…無疑地相關動能正在建立,雖然目前項目大都集中在美國與歐洲,但相關活動在東南亞、澳洲與中國加速。」

東南亞大都仍仰賴石化燃料發電,且多家發電廠還能運行數年。同時當地多個國家的再生能源發展遲緩。

相關新聞

在「川普2.0」時代,此前被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不斷被顛覆。作為世界增長中心、以出口為主導不斷發展的亞洲的出路在哪?...
以色列與哈瑪斯(Hamas)持續21個月的 加薩戰爭 ,迄今已造成超過60,000人死亡。近期,繼英國、法國表態後,加拿大也跟進宣布,...
河浪武史:美國和歐盟(EU)7月28日公佈了關稅談判的協議內容。與日美協議最大的不同在於,歐盟將取消對美國工業産品的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宣布,美國和韓國達成一項全面且完整的貿易協議,南韓將提供3500億美元用於他挑選的投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