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

本會日前(14)假東吳大學作楠廳舉辦【公民LIGHT HOUSE:AI時代挑戰與公民參與】講座,邀請前行政院政務委員、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所共同創辦人、 亞洲金融科技聯盟 主席 蔡玉玲老師(Jaclyn Tsai)分享過往實務經驗以及對於科技法律的第一線觀察,本文帶領讀者快速了解講座精華內容。

人工智慧 (AI) 引發的科技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本文探討了AI對就業市場的影響,說明其在長短期的正負面影響,並透過國際比較探討勞工保障問題,點出我國相關立法工作仍有不足。

2017年,AI重返學研視野,直到2022年回歸產業,如今早成產官學研所重視之顯學。2018年,中華經濟研究院日本中心主任魏聰哲即評論:「 鼓勵產業導入運用AI機器人之後如沒有相應的產業人才轉型策略,則可能造成高階人才外流以及既有產業人才低薪化問題,但如能搭配各種人才轉型配套措施,則能形成人才價值創造能力與薪資同時提升的『人財共進化』良性循環。 」

第六次碳費審議委員會今(7)日開議,碳費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優惠費率A、B分別為50元、100元,預計明年開始試申報,2026年起正式收費。根據碳費徵收辦法,碳費徵收對象為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以上的電力、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推估收費對象約500廠;徵收對象需在明年5月底前試申報碳費(毋需繳費),6月30日前申請自主減量計畫,並在2026年5月底前依所申報的排放量及適用費率繳費。

碳費費率審議會將於10月7日召開第六次會議,可望將一般費率與優惠費率定案。環保團體今日(27日)呼籲,優惠費率之底價應設為每噸新台幣300元,一般費率至少500元,且應參考英國與歐盟CBAM做法,為相關優惠折扣設置 「落日條款」 ,最晚於2035年以前應全數中止。

金融市場是現代經濟體系的核心,而在這個複雜的系統中,流動性風險至關重要。簡單來說,流動性風險是指金融機構或個人在需要資金時,無法迅速將資產轉換為現金來履行支付義務的風險。這種風險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可能導致短期內無法支付債務或滿足客戶提款和解約需求,而對於整個市場,則可能引發市場信心崩潰,進而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誓師大會23日在台中舉行,與會的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發展無人機已是世界趨勢,台灣正式組成國家隊,集結眾人之力,現在就是最佳時機,未來聯盟將代表台灣爭取政府對政府(GtoG)的國際市場訂單。

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昨天在行政院 經濟發展 委員會顧問會議中指出,美國目前的政策討論都一分為二,導致所有人的思想被框住。劉表示台灣也有這種危險,他建議不要把任何議題框在親中或親美,要充分討論讓台灣強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