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 氣候變遷 因應法》已在日前公布施行,確定將啟動碳費徵收機制。除此之外,該法也為「碳權」交易規劃藍圖,值得關注。
中油 大林煉油廠去年10月起火,第三方調查出爐,認定是人為疏失,再度燒出居民怒火。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石化業近3年323筆空汙違規事件,中油就占69筆,呼籲政府拿出更多具體作為改善石化業空汙。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今(31日)出版《淨零之路》研究專書,分析台灣可以執行更積極的淨零路徑,提前在2040年達成淨零排放。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世界銀行 27 日發布報告警示, 2020 年代全球經濟可能將經歷「失落的十年」,包含全球勞動人口老化和民間投資下滑等一系列經濟風險,正限制經濟增長;預測 2022 至 2030 年的潛在年均成長率為 2.2% ,是 30 年來最低水準,主要肇因是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
因應近日產業情勢諸多變化,致力於扮演台灣ICT產業與政府橋樑的電電公會昨(27)日在理事長 李詩欽 帶領下,偕同鄭富雄副理事長、廖伯熙副理事長、葉寅夫常務理事、沈尚弘常務理事、胡惠森常務理事、盧超群常務理事及理監事等一行人,前往拜訪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等官員。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近日公開最後一冊:總結報告(AR6 Synthesis Report:Climate Change 2023),彙整當前氣候變遷與其廣泛影響和風險,以及如何減緩與調適的知識。
科學園區用水受矚目,水利署今天表示,再生水未全面上場前,將執行「珍珠串計畫」,串連、調度西部水庫,預計116年、117年全部完工;開源再生水方面,國科會指出,今年底前可望達每日3.8萬噸,並將評估給予廠商發展再生水誘因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