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

蔡英文總統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撰文,以「臺灣力爭民主之路—國際秩序變遷中的一股良善力量」為題,分享臺灣民主模式,也提及印太發展與北京當局從未放棄對臺野心,並指出,雖然臺灣長期被冷落,但已準備好成為全球善的力量,在國際舞臺扮演角色。

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滿五十年,美國國務院官員指中國大陸誤用二七五八號決議排除台灣國際參與,再引討論。據指出,美國行政部門對台灣參與的立場與支持程度不變,仍希望台灣能作為觀察員參與,不涉國家地位;但有部分國會議員支持台灣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

聯合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民眾持續認為兩岸軍事、政治與外交關係偏向敵對,經貿及民間社會互動則相對和緩。對於蔡英文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今年調查評價逆轉,滿意比率降至四成,不滿意比率則增加到四成八。

前海基會董事長、精神科專科醫師洪奇昌撰文指出,美中戰略競爭和兩岸政治歧異皆非短期內可化解,為了避免集體夢遊走向衝突,台灣的決斷並須更為細緻,一方面,對中華民國前途的「四個堅持」是沒有模糊空間的。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6日在瑞士蘇黎世進行長達6小時的閉門會談,雙方在會中達成共識,將在年底前舉行「習拜線上峰會」。

美中蘇黎世會晤歷經5個多小時今(7)日凌晨結束, 這是繼安克拉治和天津之後,中美高層官員的第三次面對面會晤,根據會後美中媒體報導,不約而同都用會議進行「成功」來形容這次面對面談判,但美中關係真的峰回路轉、回暖?從報導細節,看得出雙方仍是各自表態。

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撰文指出,就兩岸關係而言,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兩岸生活方式差異與制度、價值信仰差異,是百年來分化發展的結果,故兩岸政治立場差異並不是短期就能解決,也不是用勝負零和方式所能解決。期待雙方能從克制不冒進、交流促了解著手,開啟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良性循環。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表示,當前兩岸關係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兩岸同胞要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要繼續致力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