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創研發投抵 五項目適用

為支持企業投入研發,《產業創新條例》提供研究發展支出投資抵減,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可適用的研發支出包含全職人員薪資、消耗性器材、專利或技術等、資料庫或軟體、教育訓練費等,都必須專為研究所需而支出,若不符規定,可能導致申報錯誤而被補稅。

產創條例規定,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違反環境保護、勞工或食品安全衛生相關法律且情節重大者,公司資格條件、研發活動事實經主管機關如經濟部審核符合規定,且在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依規定格式填報,符合規定研發支出可在一定比率限度內,抵減應納營所稅額。

根據產創投抵辦法,可適用投抵的支出有五大項。首先是專門從事研發工作的全職人員薪資;第二是專供研究所用的消耗性器材、原料、材料及樣品,且要具備完整進料、領料紀錄,並可與研究計畫及紀錄或報告相互勾稽。

國稅局舉例,有一家轄內甲公司在109年度營所稅結算申報中,就列報產創條例研發支出投抵,但國稅局查核後發現,公司所申報的消耗性器材中,有高達700萬元屬於例行性檢驗支出,或是文具、差旅、保險等費用,並非專屬研究所用,不能適用投抵。

甲公司選擇的抵減方式是採抵減率15%,最後被國稅局調減投抵稅額共105萬元。

而第三項可適用支出,則是專為研發購買或使用的專利權、專用技術及著作權當年度攤折或支付費用。

第四則是專用於研發所購買的專業性或特殊性資料庫、軟體及系統;最後則是從事研發的全職人員參與研發專業知識的教育訓練費。

相關新聞

經濟部表示,修法明定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是呼應國際發展趨勢,規範新建、增建或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投資自然必須要有制度配合,目前農委會「接受捐款執行認養植護樹與野生動物保育作業要點」收受企業捐贈,卻不管是否有「外加性」、...
台灣再過2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餘命從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的74.95歲,成長至2021年的80.86歲,落後日韓2歲以上,同時,...
台灣即將進入「零家庭照顧者」時代,政策卻跟不上人口老化,中重度失能者無法從 長照 2.0得到完整服務,導致照顧悲劇頻傳。呼籲國家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