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係

兩岸紅利將消失,對半導體制裁只是前菜,還有涉及中美兩強競爭消長的 PCB (印刷電路版)、電動車、電池等 10 大科技產業,現在全部「剉咧等」,未來為遏止中國生產力,恐將接力出現相關貿易手段。兩岸經貿長年累積、頻繁往來,劉大年表示,美國政策下馬上切割,不只對台灣的影響很大,南韓、日本的晶片或晶片設備製造商都可能受到波及。劉大年認為,大陸內需市場大,尤其 5G 發展攸關國家安全,未來全世界將發展成「一個世界、兩套制度」。

200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昨(6)日提醒,地緣政治對台灣來說是重大挑戰,台灣過去受惠全球化及全球供應鏈整合,然而全球化卻是受到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現在好像有點開倒車。企業發現說,原來全球供應鏈比想像中更加脆弱。

美中台關係幾個月以來產生劇烈變化,美國總統拜登不只一次明確表達出兵護台的立場,近日甚至在聯合國大會發言,公開向世界談及台灣議題,表示美國致力維護台海和平,重申在兩岸問題上奉行一中政策,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這也是美國總統暌違 51 年,再次於聯合國大會提到台灣。

美國參議院院外交委員會 14 日即將審議《 2022 年台灣政策法案》( 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 ),外界認為此案是自 1979 年《台灣關係法》( Taiwan Relations Act )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的調整」。此法案對台灣有何影響 ? 是走向國際的轉機,還是有可能導致另一個台海危機 ?

美國聯邦參議員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 R-TN)於25日深夜才剛抵台,《路透》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美國會持續供應台灣軍需品和砲彈,軍售消息最快9月宣布,象徵美國支持台灣不受北京影響。

美國 印第安納州州長侯康安(Eric Holcomb)於8月21日至24日率領經貿及學術代表團訪問台灣;據紐約時報報導,此行代表台美雙方開始進行貿易談判,外交部表示,相信此次訪問將有助持續提升與強化雙邊各項關係,並深化台美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訪問台灣後,中國近期在台灣周邊多處實施軍演,引發國際緊張,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國外長曾於3日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中國勿企圖藉由武力單方面改變區域現狀。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22日則說,歐盟願意擔任台灣海峽危機的「調解人」。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正式啟動,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終端市場,也因與美國科技連結成為戰略合作夥伴,會前與國內重要企業說明,均對於台美可以持續推進表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