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係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台積電在鳳凰城晶圓廠的移機典禮,受到各界關注,美國總統拜登在出席該活動時,宣布美國製造業回歸,說新廠旨在打破美對外國製造商在關鍵零件的危險依賴,更說此廠關係到全美和全球,「台積電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6日舉行首部機台進廠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席,同時慶賀台積電將把在美新廠投資計畫擴大至400億美元,該投資案目前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外國投資案之一。台積電未來將如何影響世界局勢,台灣政府當前尚未有具體回應,外界也各有解讀。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11月30日病逝,江澤民曾經管治中國13年,帶領中國經濟騰飛,任內收回香港、澳門,曾經四度訪港。中國目前面對內憂外患,面對這位「是最不像共產黨員的領導人」的離去,是否對未來的中國造成影響,各國都靜觀日後發展。

美國國防部近期發布「中國軍力報告」,列出中共對台4大可能軍事行動,包括海空封鎖、有限度武力行動、飛彈空襲及入侵等;報告指出,中共去年加大對台灣的外交、經濟、政治及軍事施壓,若中共達成2027年建軍目標,將更有能力統一台灣。

隨著中國加強施壓台灣,消息人士披露,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 9 月在主要政治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 North Atlantic Council )召集下,首度為了台灣舉行專門會議。

台灣九合一大選落幕,也外國媒體與政府對台灣民意的解讀,也備受民間關注。美國在台協會( AIT )處長孫曉雅 29 日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她恭喜台灣選舉順利舉行,也期待 12 月與就任的地方政府首長當選人展開合作, 而AIT將聚焦支持台灣發展自我防衛能力、一同增進全球供應鏈韌性、支持台灣國際參與、深化台美經濟聯繫以及合作對抗資安威脅等五項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