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按:美國總統拜登完成首趟總統海外出訪沒幾天,國務卿布林肯今天再度前往歐洲,持續凝聚西方團結力量,以對抗崛起的中國。布林肯先前與中方官員熱線,也提及台灣問題,中方表示,中美關係是主應共同努力,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確發展軌道。今日傳來更換中駐美大使,由「歐洲專家」秦剛接任,以因應美國聯盟的圍堵。
國防部公告最新軍購決標案,我駐美軍事代表團已與美國在台協會簽署兩項軍購案合約,完成「遠程精準火力打擊系統」及「飛彈乙批」,兩案的金額合計達新台幣487億餘元。據悉,兩項軍售合約是美方去年宣布的岸置魚叉飛彈與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現簽約生效,代表進入履約階段。
美國參眾議員17日同步在參眾兩院重提「台灣防衛法案」,確保美國具有阻止中國入侵台灣,不會造成既成事實的能力。路透社報導,美國眾議院民主共和兩黨議員試圖促進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以作為美國國會對中強硬措施的一部分。
美國務院亞太助卿提名人康達出席國會聽證會表示,美台關係至關重要,他將進一步發展與民主夥伴台灣的強健關係,也會致力履行台灣關係法內義務,協助台灣自我防衛。
台美雙方敲定數周內將召開第11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我方官員透露,本次將以視訊方式召開,且台美關係應發展更深層關係;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則分析,我方應積極爭取可和美國合作的空間,除台美關係空前好的「面子」,也要顧到「裡子」。
劉大年撰文,中斷已5年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可望在近期正式召開。這可視為美方對台灣開放萊豬進口的正面回應,政府相關單位應把握時機主動出擊,就我鋼鐵輸美高關稅,以及雙方在防疫藥品、5G產業的合作上爭取有利我方的條件。
美國在台協會(AIT)今宣布,今年共有153家台灣企業、220名公司代表參與由美國商務部於6月7日至11日主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台灣代表團更榮登第8屆峰會規模最大的海外企業代表團。AIT並為台灣企業舉辦客製化線上會議,AIT處長酈英傑強調,「台灣是我們在全球關鍵供應鏈中信任的夥伴,拜登政府特別重視確保全球供應鏈的安全。」
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暴增,國內對疫苗需求大增,黨政高層指出,除三月初及四月初到貨的AZ疫苗,第三批疫苗將於六月初到貨,為今年二月簽約的部分莫德納疫苗,不會一次來很多,會分批運送到貨。COVAX也預期台灣最慢六月底前能獲得所分配到的AZ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