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

據全美企業經濟學家協會(NABE)最新調查,超過半數受訪經濟學家認為,聯準會(Fed)刺激經濟的強度過大,是疫情爆發來首見,與春季調查的結果大相逕庭,反映出對美國通膨升溫的憂慮日增。

英國金融時報特約主編Brendan Greeley於《金融時報》撰文分析美國公債的質量理論,指出近30 年前,鮑爾時任財政部助理部長向國會作證,顯示美國 1980 年和 1990 年之間幾乎每年都在增加債券銷售,因此 30 年期債券的回報率實際上一直在下降。時至今日,美國公債發行額也是年年增加,政府利息支出仍持續減少,這表示實務戰勝理論。

過去幾個月來,愈來愈多經濟觀察家對美國通膨上升憂心忡忡。許多評論文章(包括我所撰寫者)都聚焦於美國聯準會(Fed)在物價上升之際,仍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諸多徵兆都已顯示,這一波物價上漲壓力不容小覷,政府必須嚴防短期間的物價失控,以及接下來後疫情時代的通膨逆襲。

英國央行決議維持現行貨幣政策不變,並警告近期內通膨率可能超標, 不過仍強調中期內漲幅可望趨緩,使通膨率降回央行的目標。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則表示,到今年底,通膨月增率會降至符合聯準會的通膨目標。

美國聯準會(Fed)副主席克拉瑞達4日表示,由於經濟持續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甦,Fed可能會逐步撤回大規模刺激措施,預料Fed在2023年開始升息,且今年就會宣布將縮減量化寬鬆(QE)政策的規模。

前國發會主委林祖嘉5日表示,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台灣產業呈現電子-傳產、製造業-服務業兩極化的表現,加上疫苗引進與施打進度不如預期,接下來台灣須注意國外帶來的輸入性通膨,防止失業率上升影響到本土民生經濟。

美國聯準會(Fed)7月維持基準利率區間於0%至0.25%之間不變,也將繼續執行每月1,2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QE)措施,並認為經濟已朝「長足進一步進展」的方向前進,暗示已更接近縮減QE。主席鮑爾也證實,本月已開始討論縮減QE的時機、速度及組成,但還沒做成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