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嘉》通膨、失業影響台經濟

前國發會主委林祖嘉5日表示,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台灣產業呈現電子-傳產、製造業-服務業兩極化的表現,加上疫苗引進與施打進度不如預期,接下來台灣須注意國外帶來的輸入性通膨,防止失業率上升影響到本土民生經濟。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簡稱世盟)5日晚間舉辦「國際自由民主視訊論壇」,主題為「後新冠肺炎疫期對全球化之衝擊-經貿發展與自由民主」。出席該論壇的前國發會主委林祖嘉會上表示,自2020年疫情爆發迄今,台灣雖在2020年守住防疫前半場,但今年5月仍爆發本土感染,造成逾1.5萬病例與近800人死亡。

林祖嘉表示,一年多來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大撒銀彈成為各國政府最普遍的手段,其中又以美國為代表。但這種做法一方面讓政府債務迅速提升,如美國今年首季政府債務達到28兆美元,日後或將引發經濟問題。另在各國推波助瀾狂砸銀彈下,通貨膨脹已成為國際關注問題,台灣也應注意防範。

從台灣的情況看,產業呈現出兩極化。一方面電子業、半導體業因市場需求旺盛出貨提升,但傳產出口受到打擊。同時,航空業、餐飲服務業因疫情蒙受重大損失,相形之下,製造業尤其是電子科技業仍可維持營運。

林祖嘉指出,按先前估計,若第三級警告持續到9月,或將減少台灣經濟成長率0.5到1的百分點。台灣應設法得到更多疫苗、加速推廣施打之外,未來如何減少失業和擴展財政援救,也是政府當務之急。

世盟理事長曾永權則指出,疫情爆發後,各國採取的防疫措施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民主的基本概念,諸如防疫過程中,以防疫為由,限制基本人權,或是擴大行政裁量權及限縮立法監督權,以及控管執政當局有負面影響的訊息。

曾永權表示,後疫時期經貿發展將與過往不同,解除防疫措施後,各國經濟活動仍需一段長時間才能逐步恢復。

相關新聞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總統賴清德26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並拍板研擬兩項國安行動方案,其中一項內容為在未來8年編列1.25兆國防特別預算。行政院27日宣布,...
金管會最近幾年積極推動永續報告書的編製。去年公告規定,所有的上市、上櫃公司,必須在今年8月底前申報公告永續報告書。上周四宣布,明年開始要做...
彭博資訊報導, 台積電 前資深副總羅唯仁傳出退休前帶走2奈米等先進製程資料投靠英特爾,引發業界譁然。台積電25日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