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根據外媒報導,美國政府10 月開始對中國半導體和超級電腦產業,實施全面制裁,中國 10 月半導體設備進口較去年同期減少27%。外界原本預估,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技術差距,被認為從以前三年,將擴大到五年以上。然而日經中文網卻對中國是否無法追趕,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歷史不會重複,但總是會押韻。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政治全面崛起後,逐漸顯露出改變全球新秩序的苗頭,美國強硬對中政策也成為國內民、眾兩黨的共識,面對迅速壯大的對手,美中兩國似乎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在共和黨掌握眾議院後,美對中政策是否會迎來更強硬的對抗?
美國總統 拜登 與大陸國家主席 習近平 十四日舉行峰會後,因美國眾院議長 裴洛西 訪台而中斷三個月的美中氣候特使會談將恢復。白宮氣候特使柯瑞十五日在聯合國 埃及 氣候峰會場邊表示,稍晚將與中方代表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舉行會談。柯瑞並未說明具體時間,只說「我們將會談,看看會產生甚麼結果」。
世界資源研究院院長達斯古普塔說,美中願恢復合作對抗 氣候變遷 ,「全球都鬆了一口氣」。
柯瑞日前坦言,裴洛西訪台後,...
前白宮官員麥艾文今天說, 美國 如揚棄一中政策,不只挑釁 北京 ,也可能失去歐亞等地國際社會眾多成員信任,形同單槍匹馬面對 台海 危機,這種情境對美國將極為不利。
納斯達克(Nasdaq Stock Market)悄然叫停中國小型股公司的上市,要求這些公司就交易相關方提供更多資訊。今年已有多宗IPO交易在上市後出現股價迅速拉升、之後又劇烈下跌的情況。
路透社表示 ,中國周日結束十年兩次的領導層改組,習近平獲得第三個執政黨總書記的任期,新的政治局擠滿盟友。習打破打破自 1976 年毛澤東去世以來派系製衡的傳統先例,他的第三任期,確保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以來 最有權勢的領導地位。
BBC報導 ,美國加州大學史宗瀚表示,不僅所有政治局常委都來自習近平派系,而且習近平沒有堅持已有年齡慣例,史宗瀚評價,這體現習近平「對任命的絶對控制」。李強沒有在國務院工作過,...
一場疫情,一個台積電,讓台灣瞬間耀升國際舞台,但在地緣政治的風險下,卻處處受制於人。長久以來缺乏戰略的結果,整個社會有風雨欲來的壓抑感,在戰略的世界中,該如何拼湊出自己的戰術,讓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說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