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編按:兩週前,中美貿易談判領袖終於進行拜登政府上台後的首次通話,5日中美雙方貿易高層再透過APEC平台互相喊話,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美中貿易關係存在「嚴重失衡」。隨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再與美國財長葉倫進行首次視訊通話,雙方重申中美貿易關係十分重要。

美國參院周二(8日)通過一項2,500億美元的法案,增加技術研發方面的政府支出,以加強美國對抗中國大陸在內對手的競爭力,這是美國國會山莊在兩極化氛圍下罕見出現的兩黨團結景象。

朱雲漢院士在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重新思考比較政治學」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內容。他表示,比較政治的研究領域應超越西方中心世界觀,認為西方國家學者對西方發展都有在美化、漂白嫌疑,分析架構也經常出現「削足適履」的問題,並直言,只要將國家、人口規模列入考量,那中國與印度的發展經驗,就會顛覆許多西方比較政治的理論。

綜合媒體報導,半導體製造大國已展開一場爭霸戰,無論是南韓、台灣、美國、歐盟、中國大陸,都把這場競爭視同作戰,凸顯了掌握半導體在現代經濟的重要性。美國需要台灣的技術,同時台灣也要嚴防美國因避免過度依賴台灣建構自己產業鏈,如果發生,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勢必需要快速找到新的台美分工定位。

「供應鏈重組」自二○一八年下半年起,從美中貿易戰開打起頭,成為熱門關鍵字;隨之而來的疫情變數,更不斷考驗全球供應鏈應變能力,各國在「經濟安全」大旗下,都想建立自主供應鏈,護國神山台積電更首當其衝,不僅在全球車用晶片荒中不斷被點名,不光在台灣、美國、中國大陸、日本都有重大投資計畫,連歐盟也頻頻對台積喊話招手。

綜合媒體報導,近期中國嘗試脫離美元的「去美元化」跡象,中國媒體更指出,SWIFT與四家中資機構合資成立金融網關公司,對此SWIFT於該合資公司與數字人民幣計劃有關的猜測予以否認。在美中高層對話結束後,中俄擬聯手並呼籲中東一起應對西方制裁,包括增強科技產業自主創新,推進以本地貨幣結算,擺脫由西方控制的國際支付體系(意指美元結算)。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對美國的國際霸權地位漸成威脅,目前,令專家憂心,與全球經濟秩序密切相關,且影響可能也不小的,還有一個「金德柏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問題。

《日經》報導,在拜登政權倡導生産回歸政策的背景下,美國已開始為重振半導體産業而採取行動,大型廠商英特爾將投入約2萬億日元,在美國建設新工廠,同時涉足量産其他企業研發産品的代工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