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半導體產業近年被視為各國視為國防戰略的一環,隨著美中兩國關係緊張,美國不僅通過晶片法案扶植本國產業,更在近幾個月祭出多項禁令。本月3 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商務部預計將於本週發布一系列的新規定,擴大美國半導體技術出口到中國的管制,試圖阻止中國取得用於超級電腦和資料中心的晶片。

美中台關係幾個月以來產生劇烈變化,美國總統拜登不只一次明確表達出兵護台的立場,近日甚至在聯合國大會發言,公開向世界談及台灣議題,表示美國致力維護台海和平,重申在兩岸問題上奉行一中政策,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這也是美國總統暌違 51 年,再次於聯合國大會提到台灣。

美國參議院院外交委員會 14 日即將審議《 2022 年台灣政策法案》( 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 ),外界認為此案是自 1979 年《台灣關係法》( Taiwan Relations Act )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的調整」。此法案對台灣有何影響 ? 是走向國際的轉機,還是有可能導致另一個台海危機 ?

繼晶片法案 , 拜登將簽署行政命令, 提振美國生物製造業、 加強基礎設施 、 降低對陸依賴。 美中的競爭場域從科技業擴及生技業, 專家:對我國 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 ( CDMO )發展恐受影響。

晶片圍堵攻防持續展開,美國上月才禁止輝達(Nvidia )和超微(AMD)兩家美國半導體商的先進晶片產品出口至中國,路透社本月11日又獨家報導,商務部計劃再對3家美國廠商發出限制令,不得出口14奈米以下晶片製造設備給中國公司。

中美兩國政府已就美國會計監管機構檢查設在中國的審計機構相關事宜達成協議,為一項可能避免許多中國公司被從美國證券交易所摘牌的程式奠定了基礎。 中美兩國政府已就美國會計監管機構檢查設在中國的審計機構相關事宜達成協議,為未來一個長達數月的程式奠定了基礎,這一程式可能會避免許多中國公司被從美國證券交易所摘牌。 該協議是為期數月磋商的成果,先前,美中兩國監管機構圍繞在紐約上市中國公司審計工作底稿問題已僵持十年。在美中兩國因貿易、人權等問題陷入分歧之際,...

美國聯邦參議員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 R-TN)於25日深夜才剛抵台,《路透》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美國會持續供應台灣軍需品和砲彈,軍售消息最快9月宣布,象徵美國支持台灣不受北京影響。

美國國務院今天公布報告指出,中國利用龐大網軍和低階外交官網絡,「操縱和主導」不立自己的的全球輿論。早在本月初,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就已 報導 ,美國資安公司 麥迪安 (Mandiant Corporation)指出,至少有72個假訊息網站以11種語言進行親中大規模政治宣傳。種種跡象顯示,假訊息宣傳戰不僅如病毒迅速傳染,而且已朝多語、多元發展,迅速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