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綜合報導、評論中國二十大

路透社表示,中國周日結束十年兩次的領導層改組,習近平獲得第三個執政黨總書記的任期,新的政治局擠滿盟友。習打破打破自 1976 年毛澤東去世以來派系製衡的傳統先例,他的第三任期,確保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以來最有權勢的領導地位。

BBC報導,美國加州大學史宗瀚表示,不僅所有政治局常委都來自習近平派系,而且習近平沒有堅持已有年齡慣例,史宗瀚評價,這體現習近平「對任命的絶對控制」。李強沒有在國務院工作過,卻將接管這個複雜的官僚系統。自1980年代初以來,中國從未讓一個沒有經驗的官員接管國務院,更何況如今中國經濟要複雜得多。

「政治局常委的新陣容,完全由習近平的門徒和堅定盟友組成。」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宋文笛分析,習近平覺得沒必要其他派系分配名額。表明面臨國際壓力時,習考慮統治力而非展現寬宏大量。「新常委陣容傳達明確信號——贏家通吃的政治時代已經來臨。」

紐約時報報導;習近平把中共最高權力機構——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成員全部換成了自己的親信。規模更大的政治局,凸顯他加速追求讓中國作為軍事和技術超級大國的崛起,可能在國際社會的批評面前,保持挑釁態度。中國正在戰略技術尋求更大的自立。希望成為亞太地區最卓越的軍事力量,並進一步強化對台灣的主權主張。把中國政府的巨大動員能力,與習所謂「西方的混亂」進行對比。習近平在二十大上還表示,中國將在解決全球發展和安全問題上推動自己的倡議。

華爾街観察;一些經濟學家擔心,對習近平權力的制衡被進一步削弱,在習的治理下,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出現了幾十年來最大幅度的擴張。

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政策抑制了消費支出,對房企的融資限制導致了房地產市場深度下滑。對互聯網和民營補教行業的全面整頓,使中國許多大型公司的市值蒸發了數千億美元,讓整個企業家圈子都感受到了寒意。

今日中國公布的最高決策機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陣容,與習一起上台的六人都是忠實擁護者。

紐約時報評論;「他原來就佔據支配地位,現在更加不可動搖了,」芝加哥大學研究中國政治的教授楊大力說。「統治地位歸他獨有。」但是,在黨內高層清除了潛在制衡後,習近平也許會發現,他最大的危險是他自己的權力,而問題的責任將更加明確地落在他身上。「習近平現在是這個體制的真正主人,但任何錯誤也將是他的——毫無疑問,」芝加哥大學的楊大力說。「這之前,如果經濟出了問題,他可以將其歸咎於其他人。」

《紅色工程師的上升》(Rise of the Red Engineers)一書的作者喬爾·安德烈亞斯說。「中國必須加強自己的關鍵產業,包括晶片和航空航天,」安德烈亞斯說,「尤其是因為中國與美國的關係不再友好。」今年上海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新冠封城,讓企業陷入癱瘓,並擾亂了全球供應鏈。中國經濟今年4到6月的增長率實際上低於美國。

「習近平身邊都是唯唯諾諾的男人,」香港浸信會大學政治學名譽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說。「甚至沒有任何唯唯諾諾的女人。」

 資料來源:路透社、BBC、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 

 (CSIS評論)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習近平的二十大報告就過去五年的工作進行總結,對中國的外交政策處理給予高度評價。正如十九大報告所做,習近平的新報告再次宣稱“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號召力和塑造力明顯提升”。

一份指出廣泛的公共溝通運的重要性以及提高人們對國家安全的認識和準備”的必要性。

北京長期以來一直關注,並批評美國的經濟制裁,這是第一份在中國國家安全背景下直接提及制裁的黨代會報告。

報告中包含制裁可能反映這個事實,即華盛頓成功地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給俄羅斯造成嚴重的經濟痛苦,這加深北京提高中國自力更生,和保護中國經濟免受制裁嚴重影響的願望。

台灣的連續性

在台灣問題上,該報告並未表明北京的態度重大轉變。根據十九大報告和其他權威著作,新報告台灣統一描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由於黨提出本世紀中葉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許多人解讀為北京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後期限。但與其他權威文件一樣,該報告沒有提供任何統一的時間表。

微妙的變化值得注意

報告中有兩個微妙的變化值得注意,但並未反映出政策的重大轉變。首先,報告中包含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未提到中國反對“外國干涉”涉台事務聲明。這反映中國對美國和國際社會對台灣支持的日益關注。

其次,報告提到中國“強化了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性戰略倡議一詞並不新鮮,通常與防範和化解風險有關,但這是該詞首次在台灣背景下進入黨代會報告。它代表了中國推動兩岸動力和推進統一的願望。

這份報告並未預示台灣政策的變化,這並不奇怪。北京於 2022 8 月發布一份關於台灣的白皮書,其中更詳細地闡述觀點和做法。北京不太可能在發布有關台灣問題的專門白皮書後,這麼快就發出轉向台灣的信號。

加倍推進軍事現代化

與十九大報告相比,該報告對中國軍事現代化和國防進行修改,篇幅更長,變化顯著。

一是更名為“2027年實現解放軍百年奮鬥目標。這一目標於202010月在黨的五中全會上首次提出,是一個新的短期目標加快現代化建設,力爭到2035年實現基本實現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中長期目標。完整的報告特別呼籲在四個方面加快(魔梯)現代化:努力將解放軍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軍事理論、發展無人智能作戰能力發展現代物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曾多次呼籲加快國防現代化,將其作為 2027 年目標的一部分,因此這些聲明不應被視為壓縮已確立的現代化總體時間表的推動力。相反,它們可以反映解放軍面臨最嚴峻挑戰的領域。

兩個值得注意的變化

除此之外,關於 PLA 的部分還包括另外兩個值得注意的變化。首先,它更加重視訓練,特別是新承認中國將更加善於定期和多樣化地部署我們的軍隊。這在以前的黨代會報告或其他權威文件中沒有出現,這表明解放軍可能正在轉變其方式,以增強戰備狀態並獲得開展行動的經驗。其次,該報告直接對中國持續快速擴張核力量表示肯定,並提出將建立強大的戰略威懾體系”這一前所未見的聲明。

結論

總而言之,黨的二十大報告預示著習近平標誌性的更加自信和積極的外交政策將繼續下去。該報告沒有表明習近平打算在面對來自國外的巨大阻力時改變方向。相反,它將中國的困境歸咎於外部遏制和破壞中國的努力。報告的可怕警告和對國家安全的優先考慮表明,習近平正努力讓黨和人民做好準備,在他帶領中國度過他所說的“狂風、波濤洶湧和危險風暴。”

Bonny Lin 是華盛頓特區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亞洲安全高級研究員兼中國電力項目主任 Brian Hart CSIS 中國電力項目研究員。Matthew P. Funaiole iDeas Lab 副總裁、Andreas C. Dracopoulos 創新主席和 CSIS 中國電力項目高級研究員。Samantha Lu 是中國電力項目的研究助理,也是 CSIS 中國研究的弗里曼主席。 

 (CSIS) 製作,該中心是一家專注於國際公共政策

延伸閱讀

 『新港台評論』三則

中共總書記第三任期 習近平組建忠誠班底權力機構

出人意料地組建一個以習縂書記的效忠者為主的中共最高權力機構,顯示習近平在取得“定於一尊”的黨內地位後,在高層人事安排上實現一統江湖。學者從新的中共領導班子陣容研判,中國的決策將更強調意識形態而非務實主義,以契合高度重視安全,勝於經濟的路線。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星期天中午12時許,率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和李希六名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外媒體,受訪學者從新的中共領導班子陣容研判,中國的決策將更強調意識形態而非務實主義,以契合高度重視安全勝於經濟的路線。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如預期開啟歷史性的第三任期,並出人意料地組建了一個以他的效忠者為主的中共最高權力機構,顯示習近平在取得“定於一尊”的黨內地位後,在高層人事安排上實現一統江湖。

受訪學者從新的中共領導班子陣容研判,中國的決策將更強調意識形態而非務實主義,以契合高度重視安全勝於經濟的路線。

中共二十大閉幕隔天,新當選的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星期天(1023日)上午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

第三次當選黨魁的習近平當天中午12時許,率其他六名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會見中外媒體,他們依序是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和李希。  

https://static.zaobao.com/s3fs-public/styles/article_medium_crop/public/2022-10/20th-national-congress2410.jpg?VersionId=ktSXgpYsXwAhsWqrpb4EDgUyq_REnYTE&h=d8287571&itok=sx_vie9E

 

其中,65歲的趙樂際和67歲的王滬寧是第二次進入政治局常委會,首次入常的四個新面孔都是習近平的忠誠者。63歲的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排序第二,預示這名習近平在浙江的舊部將接棒李克強出任中國總理,擔任政府首腦。

今年67歲的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出任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他曾是習近平在福建和浙江的舊部;60歲的丁薛祥擔任習近平大秘多年,很可能出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66歲的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則與習近平家族有深厚淵源,他已確定將出任負責反腐工作的中紀委書記。

1962年出生的丁薛祥是首位“60常委,但觀察人士普遍認為,此次亮相的常委中沒有明顯的接班人,顯示習近平時代”很可能超越未來五年。

政治局無“團派”人員

新出爐的政治局委員名單中,具有共青團烙印的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不僅沒有進入常委,也沒有進入24人組成的中央政治局。中共政治局40多年來第一次沒有團派”的身影。

習近平預計將在明年3月中國全國人大與政府換屆時連任國家主席,此次人事更替改變了鄧小平時代制定的領導人任期制,也打破延續20年的七上八下不成文年齡慣例。學者指出,中共在新時代的人事規則看似變得更不透明,但凸顯效忠度的兩個確立兩個維護”評估標準則更清晰。

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說:所有潛在和真正的競爭對手都被擠出政治局常委會,由習近平的擁護者取代。新的政治局組成是習近平在黨內主導地位的有力體現。”

新人事佈局將消除 黨內任何抵抗爭論或分歧

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親信在決策層佔據主導後,會給中共帶來更大可預測性。南洋理工大學公共政策與全球事務課程助理教授駱明輝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新人事佈局將消除黨內任何抵抗、爭論或分歧,習近平將能強有力地快速推進他想推進的任何政策。

不過,也有觀察人士對這些政策方向感到擔憂。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客座高級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受訪時說,新領導班子不是推動自由化變革或對治理有自己看法的技術官僚或改革者,而是專注於實現習近平的政治目標”。

唐安竹因此預測,中共對經濟的管理將著眼於中共的利益和政治安全,而不是基於自由經濟理論,這將影響中國的貿易伙伴和在華外國投資者。

不過,習近平星期三在中外媒體見面會上向外部世界派發定心丸。他在逐一介紹政治局常委後致辭,重申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以自身發展為世界創造更多機遇,“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來越大”。

『醒報社論』中共二十大底定 牽動的台灣情勢

習近平之所以甘冒違反黨內常規,將包括李強這樣的嫡系人馬,直接拉到總理的位置,跳過了歷練副總理的慣例,似乎可以證明李強的一切作為都是符合習近平規範的。

中共二十大結束,也象徵中國未來五年的領導班子全部出爐。習近平毫無疑義的連任第三屆,不過政治局常委可以說是大換血,全部由習近平嫡系來擔任要職。另外受到矚目的對台系統、外交跟軍事委員會,也清一色由習近平屬意人選擔任。共同特色就是對西方抱持懷疑、敵對,對台灣收復回去的意志堅定,呼應中共黨章已明確將「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寫入。

李強延續清零政策

習近平甘冒違反黨內常規,將李強這樣嫡系人馬,跳過歷練副總理慣例,證明李強一切作為符合習規範。

李強最受爭議為控制疫情,在上海實施兩個月嚴封控,造成百業蕭條,業績跟民怨,絕對不可能進政治局常委,證明上海封控是上級的旨意。

在當前總理李克強對於封控有較為不同看法,隨著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上任,封控只有蕭規曹隨。中國的經濟肯定要進一步受影響,連帶會波及大批台商台廠。

中美對抗態勢更激烈下,等台商要同時應付國際供應鏈變數,還要受限動態清零、百業停工。

對台強硬路線明確

這一波的人事變革是強硬派抬頭。中國隨時可以在習近平有意願時,發動軍事行動。

台灣對於中國來說,屬於絕對的核心利益。台灣如果無法跟對岸重新建立溝通管道,以降低戰爭風險,那就必須更加積極備戰。雖然台灣內部主戰派居於上風,但是政府跟各個政黨,是否能找到降低風險的溝通管道,應是海峽和、戰的關鍵。

明報報導(中共二十大)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一中全會)昨日選出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軍委主席,展開其第三個5年任期。另外6名政治局常委包括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及李希,4人為新「入常」;習近平表示,衷心感謝全黨同志的信任,「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新入常4人皆習最信任的人

新常委的組成備受注目,十九屆常委習近平、趙樂際、王滬寧均在新中委名單中,一如所料連任。按排名慣例,趙樂際、王滬寧料分別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其他4名新常委李強、蔡奇、丁薛祥及李希均是習最信任的人。

蔡奇接替王滬寧 李希 掌中紀委

蔡奇將接替王滬寧擔任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主管意識形態和黨務,李希則任中紀委書記,擔當反腐重任。

「大內總管」的中央辦公廳主任兼國家主席辦公室主任是丁薛祥,李希已當選中紀委書記,而丁薛祥有望明年接任常務副總理。

在與媒體見面時,習近平表示,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前進道路上,無論是風高浪急還是驚濤駭浪,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他強調,現在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愈來愈大,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俄羅斯總統普京、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越共總書記阮富仲,以及老撾、古巴等中國友好國家領導人,祝賀習近平再次當選中共總書記。

資料來源:香港明報

相關新聞

日本銀行(央行)出現了提前升息的意見。 5月9日,日銀公佈的4月金融政策決定會議「主要意見」顯示,...
人民幣貶值支撐;專家:補庫存週期開啟,Q2~Q4有望小幅增長  大陸海關總署9日公布4月進出口數據,受低基數及需求回暖影響,進、...
曹辛的文章中提到關於影響中歐關係的兩大因素:分別是俄烏戰爭背景下的中俄關係、以及中歐之間圍繞著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博弈。...
AI 正以驚人的速度,顛覆著我們的生活,為了確保這股創新浪潮朝向正確的軌道邁進,美國政府正式宣布攜手眾多科技業重量級巨擘,成立聯邦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