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編者按: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兩年,除了顯而易見的經濟損失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5日也表示,因為COVID-19疫情,學校關閉遠距上課,缺乏同儕互動等情形,已讓全球兒童在身心發展與教育上,蒙受「幾乎無法彌補的」損失。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 Inc.)經濟學者認為,中國實施嚴格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清零政策,很大程度上延長了供應鏈中斷的問題。

編者按: 世界衛生組織(WHO)11 日表示,不應把Omicron 變異株錯誤認知為止造成輕症,其已在全球各地造成死亡;且要把新冠肺炎當流感看待還為時過早,未來六到八週內,預估將有半數的歐洲人感染 Omicron 變種病毒,並對醫護量能帶來壓力。

編按:牛津經濟學研究所經濟學家 Nancy Vanden Houten 和 Kathy Bostijancic 說,Fed 對通膨的焦慮,已經超越 Omicron 疫情帶來的任何不利風險,Fed主席鮑爾表示,將防範高通膨變得根深蒂固,同時警告後疫情的經濟情勢可能會和先前的擴張不同。

編者按: 新冠肺炎以影響全球兩年,隨著疫苗問世與施打率提升,面對變種病毒來襲,我們雖該提高警覺,卻也應思考病毒流感化的可能,並做出相對應的公衛預防措施。防疫是否該升級?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分享他的看法。

編者按: Omicron變種病毒強勢襲台,超強傳染力讓民眾不敢掉以輕心;行政院長蘇貞昌10日召開擴大防疫會議,為讓全民順利接種第三劑,除與地方政府合作重啟施打站,近日將更新中央新冠疫苗預約平台系統,於適當時機重啟。第三劑怎麼選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羅比尼認為,2021年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大部分國家的經濟成長都能超越潛在水準,金融市場更強勁回升;展望2022年情勢可能較為艱困。疫情不確定性與風險意識仍將壓制需求,使供應鏈瓶頸更加嚴重,再加上超額儲蓄、報復性需求,以及寬鬆貨幣與財政政策,已大幅推升通膨,多重風險集結恐釀大風暴。

編者按: Omicron變異株確診病例在全球激增,亦已攻陷國門,桃園機場清潔員昨晚又增加3人染疫,桃機群聚案例累計已增至8人,春節返鄉高峰期即將來臨,台灣是否能守住這波疫情令人憂心。對此,多位專家呼籲即刻縮短追加劑時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預計近日就會請專家開會討論,並強調目前沒有打算升成三級警戒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