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新冠疫情 聯合國:全球兒童難以彌補教育損失

編者按: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兩年,除了顯而易見的經濟損失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5日也表示,因為COVID-19疫情,學校關閉遠距上課,缺乏同儕互動等情形,已讓全球兒童在身心發展與教育上,蒙受「幾乎無法彌補的」損失。

疫情剝奪教育權 重啟校園還不夠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Children's Emergency Fund, UNICEF)表示,全球超過6.16億的兒童,仍受學校全面或部分關閉的影響。在許多國家,數以百萬計的兒童除被剝奪了習得基本技能的機會外,學習中斷也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讓他們更可能受到傷害,並讓許多人無法取得「定期的營養來源」。

COVID-19疫情蔓延近兩年的時間,對許多人的生活都造成難以彌補的影響,特別是在疫情長大下的孩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項目負責人詹金斯(Robert Jenkins)在一份聲明中說:「簡而言之,我們看到兒童在學校教育上面臨幾乎無法彌補的損失。」他強調,「只是重啟校園並不夠」,並呼籲要「大力支持恢復失去的教育」。

學習力降低 孩童身心狀況堪慮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指,在中低收入的國家,「因為學校關閉失去學習機會,多達70%的10歲以上兒童無法閱讀或理解簡單的文字,這個比例在疫情蔓延前是53%」。以衣索比亞為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估計,相較擁有正常的學年,他們在目前的情況下,只能學到30%到40%的數學。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即便是較富裕的國家也無法倖免。在美國,包括德克薩斯州、加利福尼亞州、馬里蘭州在內的幾個州,都可以觀察到學習損失的情況。輟學也是另一個問題,在南非,據稱2020年3月到2021年7月間有40萬到50萬名學生集體輟學。

最後,除了兒童與年輕人間與疫情有關的焦慮和憂鬱狀況增加外,學校停課也意味全球有超過3.7億的兒童無法獲得學校的餐點,「讓某些孩子失去唯一可獲得食物與每日營養的可靠來源」。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