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者按: 2022年開年,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持續蔓延,根據外媒統計,歐洲的累計確診數在元旦當天突破1億例,且數量還在迅速增長;台灣方面境外移入明顯增加,防疫旅館也出現群聚案例,但目前本土疫情已放緩的關係,指揮中心跨部會協調卻常遇到「叫不動」的問題,令人擔憂。
編者按: 新冠變異株Omicron席捲美歐,美國過去一周單日新增確診人數4度破紀錄,法國更是連續第4天新增染疫人數超過20萬例。美國專家憂心,過去的病毒傳播定律都不適用了,指出戴口罩為絕不能鬆懈的防疫方式之一: 美國首席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表示,雖然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Omicron「毒性較弱」,但要就此認定Omicron「不會導致重症」還為之過早,呼籲尚未接種疫苗的民眾必須盡快接種。
編者按: 2021年已近尾聲,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16日公布「2021年十大教育新聞」,受到新冠肺炎連續2年嚴重影響教育界,也讓疫情下的教育再度蟬聯今年頭條;另今年金驢獎頒給了抽象但又確實存在的「教育官場『河蟹文化』」,藉此凸顯今年發生學習歷程檔案遺失等事件,但卻教育界高官卻安坐其位,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編者按: 英國科學家13日公布了一份有關新冠肺炎的研究報告,其內容指出,人體在接種2劑疫苗後所產生的抗體,仍不足以抵擋新變種株Omicron。英國首相強生警告,英國已出現Omicron首宗死亡病例,擔憂兩劑疫苗無法提供足夠防護力,呼籲年滿18歲的民眾應在新年前接種加強劑。
編按:即將邁入2022年,回顧2021年重要事件,天災與人禍頻傳,尤其新冠疫情已產生深遠影響,而過往帶來的意義為何,整理工商時報匯整一年來發生的重大財經事件,以史為鑑並展望未來。
編者按: Omicron席捲全球,鄰近日韓這兩天傳出個案,並開始封鎖邊境,我國也嚴加備戰。原規劃間隔半年打第三劑追加劑,衛福部長陳時中2日表示,針對醫事人員、一線防疫人員等1~3類疫苗優先對象,將提供莫德納並且間隔縮短為5個月接種。
編者按: Omicron變種病毒近日迅速傳播,讓民眾擔憂可能有新一波疫情, 美國製藥公司 Regeneron 也在30 日表示,自家新冠病毒「抗體雞尾酒」療法與類似藥物在面對 Omicron 變種病毒時,效果可能會不如預期,不過有國外的流行病學專家持相反意見,認為Omicron有機會讓疫情「比最初擔心的更早結束」。
編者按: 據週刊報導,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傳遭男友施暴,對照近期發生一連串社會暴力事件,如今連民意代表都受到暴力對待不敢聲張,使得社會安全網修法議題浮上檯面。在30日衛福部公布的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調查報告顯示,發現台灣每5名婦女就有1人曾遭受親密伴侶暴力,精神暴力最多,其次是肢體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