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者按: 全台24日新增15例本土個案,其中高雄一口氣增加13例確診,值得注意的是,15人均為突破性感染;專家呼籲加速第3劑疫苗覆蓋率,以避免傳染給未接種的年長者。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參加活動時指出,大數據分析顯示疫情未來幾個月將有再起的可能,這波突破性感染是否為指標,值得關注。
編者按: 中國疫情進入新一波延燒,19日中國當局坦承,省面臨同時段多地發生以變異病毒株Omicron為主的疫情防控局面,形勢嚴峻複雜;據港媒報道,由於北京當局堅持“動態清零”,耗資巨大,許多地方政府已面臨財政吃緊的壓力。此波疫情又將如何衝擊台灣與國際的供應鏈,值得關注。
編者按: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下,貧富差距更加擴大,要追求社會正義顯得越發困難;特別在東亞國家,對於學歷與職業上的追求,無疑是雪上加霜。逢甲大學特聘教授侯勝宗,藉由哈佛大學桑德爾教授所出版的《成功的反思》,思考在疫情期間,哪些職業缺一不可?進而點出何謂整體社會應重塑的價值。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面臨漫長「康復期」,主要的政策制定者需要認識到真正全球化的復甦所面臨的風險,尤其是金融風險。讓許多貧窮國家遭遇「失去的十年」是不道德的,還會加劇社會和政治不穩定的威脅。政策制定者已經收到了警告。
編者按: 美國生技大廠莫德納16日宣布,將在台灣設立子公司、估年中完成,聚焦台美生技合作,並即刻在台招募人才。業界透露,未來可能由政府規劃主導成立新公司,國發基金投資,招募民間生技廠商入股,以新版生技條例委託代工(CDMO)租稅優惠條款,與莫德納洽談mRNA平台技術移轉,除代工生產新冠疫苗外,感染性疾病、癌症等罕病新藥,是未來開發重點。
編者按: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本月10日公佈「2021年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台灣在此項排名中相較去年上升3個名次。但綜觀全球局勢,經濟學人智庫提出警告,因新冠疫情影響,生活在民主國家的人口不到一半,且趨勢正在惡化。
編者按: Omicron社區疫情延燒,高雄、桃園多點爆發,所幸確診個案多為輕症,且國人也多接種疫苗,指揮中心研判,疫情仍在可控範圍。但不少確診者都屬於打完2劑還染疫的突破性感染,讓許多民眾搶打第三劑,對此,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說,預估下波疫情最快在3月初出現,呼籲符合第三劑接種資格的民眾快預約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