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綜合媒體報導,美CPI創下40年新高,意味著美聯儲大概在本月再度加息0.75個百分點,使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升至2.25%至2.50%。
綜合媒體報導,俄烏戰爭、高通膨加上中國大陸「清零」政策衝擊經濟,世界銀行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歐盟同步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IMF未來幾周也將再度下修全球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這將是今年來第三度調降。
今年以來全球通膨壓力升溫,中經院調查顯示,96.7%製造業都表示受到全球通膨影響,近7成業者估今年台灣全年CPI將在2%以上,43.5%的業者則認為物價攀升情況會延續到2023年以後。
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暨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許嘉棟指出,有不少人士對以升息對抗這波通膨之成效不表樂觀,且憂心升息將引發經濟景氣衰退,但是這些疑慮應該撼動不了FED以升息來抑制通膨的決心。
各國央行抗通膨,必須付出經濟衰退的代價,才可能控制住物價上漲壓力。新興市場貨幣政策更遭受池魚之殃,其中之一是從美國「輸入」緊繃的金融情勢,另一個挑戰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衝擊影響。
中研院發布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期中報告,對央行貨幣、匯率政策提出多項建議,中央銀行表示,「尊重他們意見」。關於主權成立主權基金一事,楊金龍四月已表示,必須先要單獨立法,
「台灣該不該有主權基金」是個很大的議題,有許多學者專家給出相當專業的分析。媒體報導,台版主權基金,可朝三方向進行,但前提如楊金龍所言,先單獨立法,保障主權基金的獨力性,必免成為私人獲利的工具。
中央研究院「臺灣貨幣金融改革」研議小組指出,台灣已到達極需全面貨幣金融改革的十字路口!近20年來台灣陷入「失落的20年」,金融發展抑或經濟成長均同步緩慢遲延,中研院院士針對 央行現行政策改革提出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