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基金是什麼?台灣該成立嗎?

主權基金是什麼?

主權基金的英文是「Sovereign Wealth Fund」(簡稱SWF)。最早是由於中東產油國家賣石油賺了許多錢,他們為了管理這些錢,就成立了一個政府單位專門來管理這些錢,這就是最早的主權基金由來。

而台灣的勞保、勞退及國民年金是由勞動部管理,退撫基金則由銓敘部管理,還沒有一個「專門負責投資」的政府單位。因此台灣不算有主權基金。然而,台灣的這些基金也會持有國內外股票及其他金融商品,所以2015年時央行才會說「台灣雖沒有主權基金之名,但已有其實」。

「主權基金」這議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浮上檯面。特別是這幾年股市很好,就會看到「XX國的主權基金賺了多少錢」之類的新聞。再回頭看看國內動不動傳出的「勞保可能破產」….,因此,就有人會說「台灣是不是也該來弄個主權基金」。

台版主權基金 三方向最可行

《工商時報》報導,前台經院長吳榮義十多年前即倡議成立主權財富基金,惟當時對於基金的資金來源以外匯存底為標的,被管理外匯存底的中央銀行擋了下來。

台灣金融研訓院2016年再提設立主權基金之議,建議短期可以現有基金轉型,如國發基金結合民間資金轉型為「類主權基金」,中期則可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搭配民間資金投資,未來可挹注部分資金於海外資產,或協助國內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至於長期仍應新設主權基金,避免依既有機制疊床架屋推動基金轉型,致難發揮目的。

根據該提議,2017年成立了國家級創投台杉投資,亦由吳榮義出任董事長,惟整體資金規模迄今僅新台幣150億元左右。

對於政府導引龐大閒置資金促進國內投資,台經院在委辦計畫中提案,可透過三種不同管道:一、成立主權財富基金,建立基於國際淨投資部位、外匯存底或財政盈餘等,如大陸及新加坡來自於中央銀行準備,建議可先由既存的國家基金轉型為主權財富基金,如加強國發基金輔導國內產業與資源朝國際化發展,以及增加國家金融安定基金之策略發展與儲蓄功能。

第二種作法,台經院指出,短期內就現有基金進行轉型,如國發基金結合民間資金轉型為(類)主權基金,引導部分超額儲蓄進入策略性產業。第三種把重點放在私募股權基金,但重點在促進國家發展標的,國發會在此部分已有實際行動。

成立權基金的好處與疑慮?

有主權基金的好處就是賺錢更快。由於主權基金是由專門的政府單位管理,理論上調度會更方便,獲利可能就更豐厚。當然,這是理想狀況。可能是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主權基金大多很成功,像是新加坡的淡馬錫、挪威和中東的主權基金等等,所以會覺得有主權基金好像不錯。可是,主權基金也有讓人擔憂的一面。以下是成立主權基金的疑慮:

1. 不是想投資什麼都可以。
或許有朋友覺得奇怪,用政府的名義、錢又那麼多,還有不能投資的東西嗎?就是因為用政府名義才有問題。因為有些國家藉著主權基金的名義去投資別國公司,目的不是獲利,而是獲取戰略知識或技術。所以擁有主權基金的23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在2008年3月協議了「華盛頓約定」,用來規範主權基金的行為。所以我們就算成立了主權基金,要投資別國公司還是會碰到許多外交考量。
2. 監管很兩難。
主權基金是拿國家的錢,也就是人民的錢。因此監管是個難題。決策過程太透明的話就會曠日費時,萬一中華民國主權基金買了檔股票,然後有位不懂財經卻很有群眾影響力的網紅公開反對,那是不是可能會「民意凌駕專業」,或「政治凌駕專業」呢?
如果決策過程不透明,人民願意嗎?如果獲利不錯的話大家或許睜隻眼閉隻眼,但如果爆出貪污呢?像暢銷 書「鯨吞億萬」,就在講馬來西亞富豪劉特佐疑似詐取馬來西亞主權基金的故事 (簡稱「一馬案」),這起案件也讓當時的馬來西亞首相納吉下台。或者賠錢呢?獲利的背面就是風險,就算是主權基金也一樣。像全球最大的「挪威政府基金」,在2008年時就賠了四分之一,25%。當政府單位為了追求獲利而把人民的錢賠掉了,人民接受嗎?會不會又出現「民意凌駕專業」?

全球前十大主權基金

(資料來源:主權財富基金協會, Sovereign Wealth Fund Institute,SWFI)

相關新聞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