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署即將屆滿兩年,雙邊貿易摩擦卻未見緩解。以中國為首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自2022年初啟動,該協定將削減中國與東協等15個國家之間的關稅,使中國得以進入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對美國出口商造成不利。美國商會呼籲拜登重返TPP。

編者按: 世界衛生組織(WHO)11 日表示,不應把Omicron 變異株錯誤認知為止造成輕症,其已在全球各地造成死亡;且要把新冠肺炎當流感看待還為時過早,未來六到八週內,預估將有半數的歐洲人感染 Omicron 變種病毒,並對醫護量能帶來壓力。

編按:《日經》報導,輸電損耗幾乎為零的「超導輸電」在日本將進入實用化階段。疫情加速數化位使用,輸電損耗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課題,日本在材料方面具有相當優勢,值得台灣產業發展參考與觀察。

數位轉型學院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詹文男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疫情下的組織營運,首要之務在於保障全體員工的健康與生命安全。不管是業務改採遠距推動、員工改採在家上班、總部與工廠協作,或者因疫情而造成精實生產的大幅改變與調整,數位科技都扮演關鍵角色。

《日經》報導,日本支援企業在國內建設尖端半導體工廠的補貼條件,日本政府將要求企業方面持續生産10年左右。以長期生産為條件,來確保半導體的日本國內供應。此舉還有助於穩定確保就業機會。

編者按: 新冠肺炎以影響全球兩年,隨著疫苗問世與施打率提升,面對變種病毒來襲,我們雖該提高警覺,卻也應思考病毒流感化的可能,並做出相對應的公衛預防措施。防疫是否該升級?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分享他的看法。

編者按: 網路媒體《報導者》接露,高教技職學校在過去十年加速招收外國學生,外生補起了台灣152所大學的生源缺口,但是,有些後段私校毫無英語教學和管理能力,卻編織各種兌現不了的承諾邀請學生來台;就讀中州科技大學的烏干達學生近日向教育部陳情,讓外籍生成「學工」的情形浮上檯面。

編者按: Omicron變種病毒強勢襲台,超強傳染力讓民眾不敢掉以輕心;行政院長蘇貞昌10日召開擴大防疫會議,為讓全民順利接種第三劑,除與地方政府合作重啟施打站,近日將更新中央新冠疫苗預約平台系統,於適當時機重啟。第三劑怎麼選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