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5/1~5/5)重要新聞回顧

【水水台灣】
用電問題難解 環團籲屋頂光電入法
全球碳排放量約 40%自建築建築轉型刻不容緩,立法院在審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在即,地球公民基金會及台灣綠領協會、綠色公民行動、主婦聯盟等環保團體,加上社區管委會代表,上午在台北市信義新城社區頂樓召開「都市的電都市發,屋頂光電要入法」記者會,疾呼屋頂光電要入法。
延伸閱讀1:供給跟不上,企業面臨掉單危機!土地珍稀、過度仰賴光電、電證合一成投資緊箍咒?
延伸閱讀2:建小型核電廠?能源政策豈可兒戲?
延伸閱讀3: 喊對SMR持開放態度 張善政:中央能源政策令人擔憂
海域管理法不出爐,離岸風電到處「圈海」
台灣四面環海、以海洋立國,行政院在2018年成立「海洋委員會」,專責洋政策、海域安全、海岸管理及海洋保育等任務,而當年起草海委會組織法、海岸管理法等多項海洋相關立法的前國民黨立法邱文彥,回憶當年他看到一個趨勢是「離岸風電是國家一定會推動的重大政策」,所以要有「海域管理法」好好規範,他現在仍繼續在民間大力疾呼,政府必須儘速通過海域管理法。
延伸閱讀1:胡念祖、陳偉恩/我國海洋空間規劃建制面臨之智識挑戰
延伸閱讀2: 海委會管碧玲主委與民對談 建立「白海豚合作夥伴」關係
延伸閱讀3: 《海洋保育法》是什麼?《海保法》5大重點,力促三讀通過、海洋永續!
【公與義】
Fed升息一碼 暫停升息則未定
聯準會在3月的會議聲明中曾提及,「為取得足夠的限制性貨幣政策立場,委員會預估,一些額外的緊縮可能是適當的」,不過,本次的聲明刪去了此措辭,並重申2月聲明中的利率指引方向,內容寫到,為判斷未來的額外緊縮程度,FOMC將會考量緊縮政策累積的影響,以及貨幣政策對經濟活動和通膨造成影響的滯後性,亦會考量經濟和金融情勢的變化。
延伸閱讀1:Fed決策和鮑爾記者會說了什麼?五大重點一次看
延伸閱讀2:美銀倒閉潮後,美債也瀕危
延伸閱讀3: 銀行產業危機頻傳 全球金融穩定面臨挑戰
AI教父離開谷歌 人工智能威脅近在眼前
人工智能發展熱潮,隨ChatGPT去年問世延燒,對全人類的影響尚待觀察。然而本月一開始,有「AI教父」之稱的人工智慧專家辛頓(Geoffrey Hinton)便證實,已辭去谷歌的職務,理由為他對人工智慧抱有倫理顧慮,並希望可以公開且自由地談論其風險。
延伸閱讀1:AI教父辛頓離開Google,頂尖科學家們到底在擔憂什麼?
延伸閱讀2:白宮開會要求降低AI傷害 OpenAI、Google、微軟執行長將與會
延伸閱讀3: 「我對畢生工作感到後悔!」AI教父Geoffrey Hinton為何對AI悲觀?
波頓訪台蔡英文總統接見 拋台灣應融入集體防衛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本月一日舉辦四十周年慶祝晚會,正在台灣進行訪問的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與蔡英文總統、副總統賴清德共同出席。波頓也在會中強調,台灣正受到來自中國的越來越嚴重的軍事威脅,應該更加融入國際集體防衛結構,以降低中國發動侵略的可能。
延伸閱讀1:波頓重譯《上海公報》原意 籲美台建立深度戰略對話
延伸閱讀2:社論>>波頓建議將陷台灣於安全困境?
延伸閱讀3: 美鷹派大將 波頓:軟弱才是挑釁 台灣要加強戰鬥意志
世界新聞日公布新聞自由排名 聯合國呼籲正視威脅
5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世界新聞自由日」,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於同日發布《2023新聞自由指數》報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表示,全球的新聞自由正在遭受攻擊,記者人身自由、假消息、對記者與新聞組織的騷擾等,都在全球上演,呼籲各國需正視這個問題。
延伸閱讀1:2023新聞自由指數 台灣升至35名但政治分化依舊嚴重
延伸閱讀2:新聞自由倡導者:全球記者面臨的風險日益加大
延伸閱讀3: 中國正在抹殺香港的記憶
勞動部搶救低薪 學者憂無法改變結構性問題
勞動部將花費160億元輔導青年就業,迎戰低薪問題,規劃4年提升大專畢業後1年的平均薪資,從3.9萬元增至4.2萬元。不過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需透過引導來擴大青年對職場的想像;且他認為勞動部提出的平均工資3.9萬元是專科、學士、碩博士生薪水平均,太過簡化,無法反映真實現象。
延伸閱讀1:柯文哲提縮編「低薪科系」 國科會:現在沒用的未來用得到
延伸閱讀2:引導青年從事高薪產業 學者:若工作不彈性恐難久任
延伸閱讀3: 青年團體:鼓勵投入資通訊 先改善過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