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係

在距11月5日總統大選僅100多天之際,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宣布決定退選,並表態支持副總統賀錦麗接棒,拜登表示自己將會在剩餘任期內專注履行總統職責,「這符合我的政黨和國家的最大利益」——至法定任期結束的2025年1月20日中午之前,拜登還有最後6個月的總統任期;這一決定無一寫下美國現代選舉史上史無前例的一頁。

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日前有關「台灣應付美國保護費」的說法,引發外界關注;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表示,川普去年7月接受福斯(FOX)專訪就已表示,台灣搶走美國生意,應該要課關稅,這一次更明確,不但說要保護台灣的話,台灣要付保護費,顯示川普如果當選,很多做法可能會調整。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川普 十五日晚間現身共和黨全代會首日活動,是他在賓州遇刺受傷後首度公開現身;當天川普也公布了副手人選、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范斯(J. D. Vance),兩人將搭檔競選二○二四年大選。然而一些投資人和高階主管卻擔心,鑑於這位俄亥俄州共和黨人過去的民粹主義言論和政策偏好,第二任川普政府對美國企業的友善程度可能遠不如第一任。

美國共和黨將於7月15日至18日舉行全國代表大會,2024年黨綱草案在8日先出爐,當中預告「川普2.0」的經貿政策,包括將撤銷中國的最惠國待遇,禁其購買美國房地產及各項產業,並避免進口中國製電動車。但這份草案中未見有關台灣的立場宣示,是40年來首見。

2016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跌破眾多人眼鏡,大勝民主黨參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當選第58屆美國總統。上任後,川普提出幾項重大的經濟政策主張,包括貿易保護、個人及企業減稅、製造業回流及擴大基礎建設,被稱為「川普經濟學」(Trumpenomics)。

台灣總統賴清德週一宣誓就職,誓言要在面對中國壓力和海外戰爭肆虐的情況下保持台灣民主的安全,這些壓力和紛爭給西方的持久力帶來了不確定性。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3月29日發表年度貿易障礙報告,其中點名台灣阻礙美國規格的車輛銷往台灣,敦促台灣解除這項貿易障礙。美國也點名台灣對於美國豬肉有「不正確暗示食品安全疑慮」,美國部分牛肉產品進入台灣也仍受到一些阻礙。

在2/21由余紀忠基金會舉辦的知識咖啡館「與外交有約」,邀請林永樂部長前來演講,並和現場的年輕朋友進行精彩的Q&A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