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再生能源

2025年4月28日,一個原本尋常的週一中午過後,西班牙與葡萄牙突然陷入了一場近年來歐洲最嚴重的大規模停電,影響範圍甚至擴及法國南部與安道爾。這場突如其來的電力癱瘓,不僅讓伊比利半島約6,000萬居民的生活瞬間停擺,更將全球目光聚焦於極端氣候現象、電網韌性以及綠色能源轉型所面臨的複雜課題。

當地時間4月28日中午12點35分左右,西班牙 電力 系統出現急劇崩潰。 西班牙 總理桑切斯事後指出,短短5秒內,發電量驟降15吉瓦(GW),...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5日出席《2025國鼎論壇》能源永續論壇時再度強調能源政策的重要性。他表示, 能源政策關乎國家安全、經濟發展與產業競爭力;若產業面對的是高成本、低效率的電力,那這國家經濟跟產業,甚至民生恐怕都不樂觀。而核能只是一項工具,應被視為科學、理性問題,而非信仰,是若用現代技術、現代科學如果可以駕馭的話,願不願意面對的選擇之一。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日前指出,國際上有著核能復甦的趨勢,而台灣高度仰賴國外進口能源,美國願意作為台灣可靠的能源來源,無論是液化天然氣、 再生能源 或核能。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如果有新的核能技術,台灣當然願意來跟世界做合作。

國民黨 面對民進黨積極推動大罷免,國民黨主席 朱立倫 今天強調,全世界都在拚AI,民進黨卻在拚罷免,國民黨關心國家能源、經濟發展,今天首波針對 能源政策 的民調結果,提出修改《電業法》,主張針對能源政策成立獨立監督委員會及核電廠延役,同時將非核家園的主張改為非碳家園,接軌國際能源發展趨勢。

環境部去(2024)年底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訂出2030年較2005年減少「28±2%」碳排放,並提出能源、製造等六大部門的管制目標,本月7日召開草案公聽會,會議有學者、專家、公民團體參與,聚焦在下一階段減碳目標與能源政策,特別是AI、資料中心對能源供給壓力的影響。

  立院新會期開始,國民黨團預告將推《電業法》修法,修正重點包括「2025非核家園」改為「非碳家園」、核電廠汰除期限自現行40年延長至60年。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6日表態願與藍營討論優先法案。 行政院則重申,在核安、核廢料處理無虞、社會有共識前提下,核能議題才能進一步討論。

行政院9日通過電業法修正草案,將「併網型儲能」與「需量反應」納入電力供應業,並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者之間互相交易,此外維持台電綜合電業的組織型態,包含發電、輸配電與售電等服務範圍。

數個民間團體本月6日召開「能源開發未依法政策環評」記者會,批評經濟部新建天然氣的能源政策未依法進行政策環評,並提出主張,呼籲在政策環評前,應停止燃氣電廠個案環評。對此環境部回應,政策環評主要針對上位政策進行指導,雖僅具建議性質,但環境部仍鼓勵各主管機關進行完整的政策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