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近期陸續傳出從總統府、行政院到經濟部、台電等,對我國能源政策尤其是核能政策有改變、鬆動的可能,雖然部分訊息為總統府方面否認,但台電已經對外表示,核二、核三有重啟的機會與條件。行政院長卓榮泰在赴立法院備詢時亦提出,對於核三廠善後、新核能技術等皆須預作準備,未來將尊重科學與專業,以做最後決定。也就是說,自行政院以降,已預留未來鬆綁核能發電的可能空間。
因應 AI 資通訊產業用電快速攀升,為確保相關能源設施可採用高效率設備,經濟部依據《能源管理法》第16條之授權,修正三項子法規定包括《能源開發與使用評估準則》、《能源用戶適用範圍》、以及《能源使用說明書格式》,並要求能源使用數量達 5MW 以上之超大型與主機代管資料中心,須於新設(擴建)階段即採用最佳可行技術,以優化節能設計提升能效。
近年各種 光電板 亂象叢生,颱風更暴露廢棄光電板處理量能嚴重不足,立委指出,現在太陽光電板覆蓋面積相當於半個台北市,但合格的光電板回收廠甲級業者卻只有四家, 環境部 長 彭啓明 昨坦言,過去急於衝高裝置容量導致討論不足,預計未來一到兩年內可釐清各項質疑。
經濟部長龔明鑫16日舉行媒體交流會,提出新治水工程、能源轉型2.0、布局先進科技等政策。能源方面,他表示,將鼓勵屋頂型光電提早汰舊換新以增加發電量,並協助解決漁電共生問題,然再生能源在明年底的20%的目標,坦言「有很大的挑戰性」,仍希望積極達成。
今年五月核三廠除役,賴總統剛完成蔡英文承諾的「非核家園」目標;但八月「重啟核三公投」的強烈民意,顯示非核家園的神聖光環已經蕩然。不僅如此,全台不滿風光電力開發的抗爭事件四起,達到前所未見的強度,逼得環境部長彭啓明說出「不支持陸域風機」。而高雄興達電廠近日的天然氣轟天爆炸,墾丁南灣的珊瑚礁遭核三光電工程排放的泥石流汙染衝擊,在在顯示「綠能變成環境殺手」的問題,已不容賴政府再以拖待變。
高雄興達火力發電廠前晚爆炸起火,造成地方恐慌及安全疑慮,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昨證實是新建燃氣複循環機組新二|二號氣渦輪機天然氣加熱器的下游管線「法蘭」洩漏天然氣,導致爆炸起火,洩漏原因仍待調查。
美國總統川普20日在社群媒體發文,批評風電和太陽能是「世紀騙局」,並稱依賴這些再生能源的州,都出現破紀錄的電價上漲,自己未來不會再批准風電或農地光電計畫。但外媒指出,電價上漲主因是資料中心等產業用電需求大,且燃煤電廠陸續退役導致供不應求所致。
7 月 31 日,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中國自 2022 年起便啟動無數軍演、訓練,以模擬封鎖台灣的情境。為了解所有潛在挑戰,CSIS 進行了 26 次兵推,發現「封鎖台灣」對中國來說並非低風險、低花費的選項,因為任何封鎖皆有可能導致大規模的戰爭;就台灣及美國來說,報告建議雙方可以再進一步著手強化「威懾性」的結構工作,使得中國認為封鎖並非唾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