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日發布《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對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進展發出嚴峻警告。報告指出,儘管各國提出一系列新的減排承諾,但若僅依現有集體承諾全面兌現,本世紀末全球氣溫相較於前工業時代, 仍將上升攝氏 2.3 度至2.5 度 。若只實施現有政策,升溫幅度更可能高達 攝氏 2.8 度 。

因應 AI 資通訊產業用電快速攀升,為確保相關能源設施可採用高效率設備,經濟部依據《能源管理法》第16條之授權,修正三項子法規定包括《能源開發與使用評估準則》、《能源用戶適用範圍》、以及《能源使用說明書格式》,並要求能源使用數量達 5MW 以上之超大型與主機代管資料中心,須於新設(擴建)階段即採用最佳可行技術,以優化節能設計提升能效。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智榮基金會2日主辦的「世界地圖上的台灣未來」系列活動,邀請宏碁集團創辦人 施振榮 、和碩科技董事長 童子賢 演講;會中雙方不約而同針對台灣未來在國際市場的定位,提出服務價值轉型的看法。此外,針對美國提出的台美晶片五五分構想,2人皆認為短時間可行性不高,童子賢更認為美國政府以選舉考量凌駕專業的產業規畫,將對台灣的競爭力造成影響。

七月以來的丹娜絲颱風與月底的豪大雨帶來超大雨量,台灣西南部沿海地區受重創,包括農漁業、光電設施、電力系統,及老舊平房建物、農舍資材等,單是農損即逾卅億元。

7 月 31 日,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中國自 2022 年起便啟動無數軍演、訓練,以模擬封鎖台灣的情境。為了解所有潛在挑戰,CSIS 進行了 26 次兵推,發現「封鎖台灣」對中國來說並非低風險、低花費的選項,因為任何封鎖皆有可能導致大規模的戰爭;就台灣及美國來說,報告建議雙方可以再進一步著手強化「威懾性」的結構工作,使得中國認為封鎖並非唾手可及。

總統府31日(周四)將舉行第5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聚焦討論 內政部主責淨零建築推動策略,第一階段由公有新建物帶頭,強制要達一級能效或近零碳建築標準,同時1千平方公尺新建物屋頂優先鋪設光電板;至於私有新建物,預計年底前內政部將修改建築及節能相關法規,強制符合一級能效。

高溫 熱浪席捲歐洲南部與東部多地, 法國 、希臘、義大利、葡萄牙與西班牙等國出現破紀錄高溫,法國發布高溫警報數更創下歷史新高。專家指出,法國著名地標 巴黎 鐵塔會因高溫而彎曲,塔尖每日最多可能偏移20公分。

2025年夏日,接續 去年度 的文化思辨、時代風潮,基金會與經濟部水利署協力合作,於6月24到27日假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舉辦【地球公民・未來參與】的暑期營隊,這場青春聚會,共迎來了62位不同領域的青年學子。青年們來自全台灣各大專院校,包含文史哲、傳播、工程、社會科學等不同專業背景,透過多元交流與深度對話,共同探討當代社會議題與環境永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