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生態

依照立法院相關委員會決議,數位部要在今年8月底前,研擬各國模式並確立台灣立法方向,同時也有多位立委提案立法。目前方向有二,一是「基金制」,如目前Google提議,願意拿出三年新台幣3億元的新聞共榮基金,協助媒體數位轉型,但這個基金由誰管理,有無公信力,政府是否介入,是否會影響言論自由,都是問題。

二是「議價制」;似乎對媒體較公平,但是也可能會碰到類似加拿大的情況,數位平台威脅下架所有新聞連結,恐怕這就得不償失,台灣情況不同於澳洲,政府是否認定數位平台構成不公平競爭問題,仍有疑義。

網路社群近年來成為民眾取得資訊主要管道,「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 」正在台北舉行,29日的議程中,數位平台與媒體議價、媒體訂閱轉型成為最熱門的議題。谷歌新聞副總裁理察·吉格拉斯(Richard Gingras)表示,強制立法可能影響新聞自由;澳洲新聞集團執行總裁麥可‧米勒(Michael Miller)則說,澳洲政府因發現平台資訊壟斷影響一般人利益,因此立法強制要求議價。

澳洲在2021年通過「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

1997年到2010年間出生的Z世代已占全球人口近3成,具有7兆美元消費力,將主宰未來世界,各產業都面臨與Z世代溝通的挑戰。The News Movement(TNM)總編輯Kamal Ahmed直言,年輕世代不喜歡被當傻子,仍期待在充滿娛樂性的社群上獲取有營養的內容,「我們要努力在垃圾食物裡當好吃的紅蘿蔔」,產業不能像父母試圖「教育」下一代,而是要像朋友一樣聆聽Z世代想法。

蔡英文總統出席開幕式強調,維持區域安全是台灣政府最重要的政策,台灣致力與鄰居、和民主夥伴合作,避免台灣海峽衝突。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文稿表示,新聞自由面臨制度、科技和永續等三大挑戰,期待今年與會的媒體人能透過豐富議程有所啟發。並表示在今日和平中的民主國家,新聞自由也是脆弱的;執政者使用「假消息」或「假新聞」逃避監督,以新聞監理手段削弱第四權,如何維護新聞自由,仍是新聞媒體的首要追求。
協會主席Fernando de Yarza致詞說,世界新聞年會選在國際緊張的氣氛下於台灣舉辦,彰顯年會對民主和新聞自由的支持,台灣的地緣政治議題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焦點。紐約時報縂編輯Kahn於聯合報專訪表示,因為兩岸情勢的關係,台灣問題引起很多關注,導致對台灣的報導增加。

2023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 今於台北舉行,會中針對兩岸地緣政治邀請國內學者做討論,並探討國內外媒體在報導時該注意哪些事項。對此,學者表示美中競爭近期有所緩和,正進入緩衝、對話的窗口,但窗口時間只有幾個月的時間。

本月底即將舉辦的「世界新聞媒體年會,將邀請曾」主導「日本經濟新聞」(NIKKEI)收購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FT)的靈魂人物、日經常務董事荒川大祐一同參與,這位媒體前輩率先接受聯合報獨家專訪,直言生成式AI在全球掀起浪潮,不只內容產製速度讓新聞業備受挑戰,但數AI究竟是新聞業的殺手還是救星? 「誰都無法預測十年後會發生什麼事。」

官方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前編導蔡玉玲三年多前製作元朗「721」襲擊事件調查報導,被法院判進行車牌查冊時作出虛假陳述罪成。蔡不服上訴,終審法院昨天裁定她上訴得直,撤銷各項定罪。蔡玉玲步出終審法院時面帶笑容,她認為判決清晰表明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受憲法保障,希望業界不要被事件嚇怕,及日後在新聞調查報導時有所顧慮。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