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業改善空汙 綠盟:中油應帶頭

中油大林煉油廠去年10月起火,第三方調查出爐,認定是人為疏失,再度燒出居民怒火。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石化業近3年323筆空汙違規事件,中油就占69筆,呼籲政府拿出更多具體作為改善石化業空汙。

綠盟分析,2020至2022年環保署裁罰紀錄,工廠火災或設備故障導致黑煙等重大空汙事件共167件,其中石化業有36件,裁罰件數較多的3家石化業都在高雄,分別為中油11次、亞聚4次、信昌化工3次;因設備元件洩漏造成揮發性有機物超標共102件,其中54件在高雄、26件在雲嘉地區。

以產業別來看,有89件來自石化產業,洩漏最多的分別為中油19件、台塑化6件,李長榮與長春石化各4件。石化業近3年則有323筆空汙違規事件,罰鍰金額累計高達1億1000多萬元,其中中油占了69筆,約2成,累積罰鍰達3700萬元。

綠盟表示,乙烯減量是石化業減汙、減碳的重要策略之一,台灣的乙烯有7成出口,政府應在淨零轉型架構下,思考是否還要大量出口,將汙染及碳排留在台灣。

另一項策略為煤轉氣。綠盟以台塑六輕為例,一年燃煤量約1200萬公噸,燃煤會產生PM2.5及重金屬汙染,但大多仍未設定煤轉氣或其他低碳燃料時間點,若能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或加速煤轉氣時程,應可成減量重點。

綠盟表示,若要改善空汙,政府須針對石化業拿出更多具體作為,如全面檢修汰換老舊設備與管線,並針對各廠區提出改善計畫,尤其中油做為國營事業,更應帶頭做為表率;政府也應思考高汙染、高耗能產業製程在未來10年均將進入汰換期。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