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入股台積電? 外界關注如何拆彈

盧特尼克19日接受美媒CNBC專訪時重申,美國須有在本土自製晶片的能力,且已獲白宮證實,川普政府打算以「晶片補貼換股權」方式,入股英特爾10%。路透報導進一步披露,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尋求以同樣模式,取得台積電、三星等晶片巨頭的股權,引發外界疑慮。

以補助換股份 台積電恐比照同一模式

拜登政府2022年通過的《晶片法案》(CHIPS Act),補助自家晶片大廠英特爾79億美元商業半導體製造,外加30億美元五角大廈專案資金。美媒18日報導,川普政府有意將《晶片法案》的補助款換成入股英特爾,若照英特爾目前市值1,108億美元計算,109億美元補貼相當於10%股權,美國政府將一躍成為英特爾最大股東。

白宮新聞秘書李維特19日證實,盧特尼克正致力與英特爾達成協議,讓美國政府取得該公司10%股權。她表示,「無論從國家安全和經濟的角度來看,總統都將美國的需要放在第一位,這是前所未有的創新想法。」

如果川普政府想比照「晶片補貼換股權」模式入股台積電,依台積電獲66億美元補助、目前ADR市值1.2兆美元計算,美國政府只取得台積電0.55%股權。台積電台股市值20日收盤為新台幣29.43兆元,約9,700億美元。

專家稱實務上難 但須注意幾大變化

對此,財經作家游庭皓分析,若以同樣方式推展到台積電或三星,實務上難度極高,他直言:「除非插乾股,不然很難改變台積電的股權結構。」但對台灣方面的影響,他也提醒須注意幾個層面;經濟層面,台積電股價可能面臨波動,外資結構出現變化;產業層面,人才與技術恐外流至美國;外交層面,台灣須在美中角力間承擔更大壓力,專家指出,台積電被稱為台灣的「矽盾」,其戰略價值正是台灣安全的重要保障,若美國政府介入持股,這層「護盾」恐被削弱,最終,台灣必須在維持技術自主與配合盟友戰略之間找到平衡。

且若美國政府真的持股台積電,將直接牽動技術控制權,台積電在3奈米與2奈米先進製程領先全球,若美國擁有股權,恐對決策施加影響,加速技術向美國本土轉移,同時,美國可能推動Nvidia、蘋果、AMD等企業,把尖端代工訂單轉向英特爾,造成全球供應鏈的再平衡。這舉動勢必加深美中科技競爭,讓台灣的地緣政治壓力升高。

針對這個議題,經濟部長郭智輝指出,若美國入股台積電的消息屬實,這將牽涉到複雜的影響評估,包括對台積電的營運、股權結構以及台灣半導體產業鏈的衝擊。「這都需專家來評估,這件事還沒那麼快。」他的回應透露出對此事的謹慎態度,避免隨意下定論。郭智輝強調,這類國際性的合作或變動,需要審慎分析其對台灣的利弊,並非一蹴可幾的簡單決策。

 

 

相關新聞

在野黨修改 憲法訴訟法 ,明定參與評議的 大法官 不得低於十人、宣告違憲不得低於九人,但目前大法官有七名缺額, 賴清德...
中央銀行7日公布9月外匯存底餘額,單月增加55.13億美元,結束連二月下滑,更一舉衝破6,000億美元大關,達6,029.43億美元,...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
一直以來,我們常常聽見富者越富、貧者越貧,或是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這一類的說法,但事實上,說的都是過多資源集中到了少數受益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