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關稅影響 衛福部:四大措施扶植國產學名藥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分階段對進口藥品課徵最高達250%的關稅,並要求跨國藥廠在美國市場提供「全球最低價」的最惠國藥價政策。此舉不僅可能改變國際藥品市場的價格與供應策略,也引發台灣立委對藥品供應韌性、原料藥進口依賴及健保藥價政策的高度關注。

藥品關稅恐高達250% 美俄高峰會後宣布

根據路透報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四月表示,依賴外國生產藥物是否危及美國國家安全,此事已開始評估,預計在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出結果,全球製藥廠都屏息以待;川普曾表示,可能對外國生產藥物開徵小額關稅,但最後要升到百分之二百五十。截至上周川普還說,他打算逐步引入關稅,讓藥廠有時間增加在美生產。

美國已與英國、日本、南韓、歐盟達成雙邊貿易協議,保證給這些國家出口藥物的關稅條件,優於全球其他地方。至於其他國家,歐洲官員警告一切情勢發展還未明確;歐洲製藥業消息人士稱,川普政府的注意力全放在十五日於阿拉斯加舉行的美俄高峰會,因此按理本周不會對進口藥物有所宣布。

臺大醫院院長:美國政策恐掀全球藥價「碎片化」

針對藥品關稅問題,衛環委員會12日在立法院質詢中,廖偉翔、陳昭姿、林月琴、陳菁徽等多位立委接連針對美國關稅衝擊提出質疑,要求衛福部、食藥署、健保署正面回應並提出具體對策。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指出,雖然學界分析認為關稅本身未必直接衝擊台灣藥價,但對出口美國的學名藥廠商,特別是臨床可替代、價格相對低廉的品項,將造成實質衝擊。她表示,台灣原料藥品質雖佳,但因成本高、缺乏規模經濟,難與印度、中國的大廠競爭,目前逾9成外銷,美國更是主要市場之一。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也提醒,高關稅可能加速全球藥價「碎片化」,藥廠會針對不同市場獨立定價與供貨策略,台灣因市場規模小且藥價偏低,恐難獲優先供應。雖然台灣對藥品採零關稅政策,但美國新政可能間接影響在台藥價與供貨穩定性,導致牽一髮而動全身。

國民黨立委廖偉翔指出,美國8月6日宣布初期課低關稅,一年到一年半內調至150%,最終達250%;同時要求17家主要藥廠將最惠國價格涵蓋所有醫療補助計劃用藥,並於60天內實質降價,9月底前藥價須有感下降。「這恐導致跨國藥廠在其他國家漲價彌補損失,而市場規模較小的台灣在藥價談判上處於弱勢,恐成為被漲價對象。」

廖偉翔也警告,當跨國藥廠面臨美國降價壓力,可能透過其他市場漲價或減量供應應對,台灣因市場小且藥價低,經常被列為第三波引進的「次要」市場,先進藥品取得順序落後,恐影響病人權益。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指出,台美過去藥品零關稅,美國若對台藥品課徵高關稅,影響不僅是商業利益,更逼迫台灣正視不要依賴進口、加強在地生產的必要。她強調,關稅衝擊顯示出藥品在地化的重要性,應將學名藥市占率由40%拉高至70%,並建議成立50億至100億元的藥品韌性基金,推動公立醫院優先採購國產學名藥,降低對進口藥品的依賴。

邱泰源:四大策略因應 四大措施扶植國產學名藥

對於立委們的質詢,衛福部、健保署與食藥署均表示已盤點國內仰賴跨國供應的關鍵藥品,並建立提前通報與預警制度,要求廠商在可能缺藥6個月前通報。

衛福部長邱泰源14日也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答詢時表示,衛福部將透過強化預警、提升儲備、確保藥價、在地製造四大策略因應;其中,將透過四大措施扶植國產學名藥發展,以提升我國製藥產業韌性與自給能力。

邱泰源指出,為確保我國藥品穩定供應,衛福部訂有四大策略,分別是強化供應預警、提升藥品儲備、確保藥價合理、鼓勵在地製造。在強化供應預警方面,衛福部之前便已建立藥品短缺處理機制、制定必要藥品清單。衛福部也已完成盤點美國製造的藥品品項,提醒業者提升國內安全庫存,製劑應備存至少3個月、原料藥則為6個月,且持續鼓勵藥廠增加原料藥來源,以提升藥品儲備。若因全球供應鏈改變導致生產成本遽增,廠商可依法向健保署申請價格調整,以確保藥價合理、穩定供藥。另外,衛福部也將積極鼓勵在地製造,持續透過專案輔導與加速審查,協助業者加快取得藥證。

相關新聞

 總統賴清德21日表示,面臨新《財劃法》通過後,中央財源大幅縮水挑戰,台美關稅談判仍在進行,嚴峻國內外情勢下,明(115)...
川普政府頻釋出有意入股台積電 (2330) 的訊息,外界臆測,美國晶片法案政策恐溯及既往,以過往承諾補助換取入股,讓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陷入...
盧特尼克19日接受美媒CNBC專訪時重申,美國須有在本土自製晶片的能力,且已獲白宮證實,川普政府打算以「晶片補貼換股權」方式,...
明年因新《財劃法》上路,釋出近4千億財源給地方政府,歲出入差短約近1,700億,為近十年來新高。卓揆昨在立法院答詢時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