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點名入股 台積完美風暴 面臨四困境

川普政府頻釋出有意入股台積電(2330)的訊息,外界臆測,美國晶片法案政策恐溯及既往,以過往承諾補助換取入股,讓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陷入「完美風暴」。

業界分析,若美國政府執意用過往拜登政府承諾的補助換取入股,不僅使官方信用破產,也將讓台積電、三星等大廠同步面臨四個困境。

首先,美國假「國家安全」之名,行「美國利益最大化」之實,要取得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大廠股權,恐影響公司獨立性。

尤其台積電的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一直以來以其獨立運營、不偏袒任何客戶的模式獲得成功。美國政府成為股東後,若為特殊股或優先股甚至進入董事會,恐使其決策因國家利益考量,影響台積電的商業自主性,甚至對其他非美國客戶的服務。

其次,業界擔憂若美方以國家身分取得台積電股權,可能被中國大陸視為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控制,進一步升高台海地緣政治緊張氣氛。

第三,業界分析,若美國政府的持股影響力過大,可能導致台積電的技術和高階人才持續流向美國,進而削弱台灣半導體產業長期發展。

第四,先前拜登政府已提到「領晶片補助就要同意美國廠分潤」,現在川普政府又拋出入股成為股東,雖然目前仍無法得知美方是要取得台積電母公司股權還是僅侷限美國廠股份,目前看來,入股美國廠相對單純,一旦投資母公司也將影響盈餘分配,無論如何,皆等於是要用一個補助來換取「一頭牛要剝兩層皮」,入股和分潤模式如何定義,後續細節仍需釐清。

業界提到,拜登政府2024年已宣布用66億美元補助換取台積電美國廠分潤,包含超額利潤將依「 分占增值協議 」( upside sharing agreement)與美國政府共享等前提,如今川普政府更上層樓,要求進一步要用補助換取股權,引發外界質疑出爾反爾還溯及既往。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接受CNBC訪問時說:「拜登政府已經承諾的補助資金會發放,但川普政府會要求換取股權,讓納稅人獲得回報,而不是單純把錢送出去。」

半導體業界分析,若廠商要領美國晶片法補助的前提不斷變更,與其面臨這些不斷變化的官方條件,台積電或許直接不拿補助是最佳解套方式,惟仍需觀察競爭對手的談判與應變策略來確保公平競爭。

相關新聞

盧特尼克19日接受美媒CNBC專訪時重申,美國須有在本土自製晶片的能力,且已獲白宮證實,川普政府打算以「晶片補貼換股權」方式,...
明年因新《財劃法》上路,釋出近4千億財源給地方政府,歲出入差短約近1,700億,為近十年來新高。卓揆昨在立法院答詢時預告,...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分階段對進口藥品課徵最高達250%的關稅,並要求跨國藥廠在美國市場提供「全球最低價」的最惠國藥價政策。...
根據最新民調,卓揆施政不滿意度突破5成。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12日鬆口表示,這幾個月來政治現象會深刻檢討,政府必要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