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向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背景說明

台灣經濟發展,在高瞻遠矚的前輩技術官僚擘劃下,於80年代至90年代躋身全球產業鏈,奠定資通訊產業發展基礎。惟2000年之後,因未能成功轉型,以致經濟競爭力下滑。台灣如何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驅動產業快速變動的趨勢下,奠基於代工強國的基礎上,讓經濟再次起飛?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改善兩岸關係;企業則應改變思維和營運模式,因應時代浪潮。

活動照片

  • 數位建設座談─王雲

    數位建設座談─王雲

  • 數位建設座談─劉克振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劉克振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王伯元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王伯元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游直翰執行長

    數位建設座談─游直翰執行長

  • 數位建設座談─周延鵬執行長

    數位建設座談─周延鵬執行長

  • 數位建設座談─施振榮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施振榮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曾銘宗立委

    數位建設座談─曾銘宗立委

  • 數位建設座談─陳添枝教授

    數位建設座談─陳添枝教授

相關文章

台積電加速1.4奈米製程佈局,以鞏固市場領導地位,加上輝達新晶片架構訂單,下半年看好。

川普政府頻釋出有意入股台積電 (2330) 的訊息,外界臆測,美國晶片法案政策恐溯及既往,以過往承諾補助換取入股,讓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陷入「完美風暴」。

盧特尼克19日接受美媒CNBC專訪時重申,美國須有在本土自製晶片的能力,且已獲白宮證實,川普政府打算以「晶片補貼換股權」方式,入股英特爾10%。路透報導進一步披露,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尋求以同樣模式,取得台積電、三星等晶片巨頭的股權,引發外界疑慮。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分階段對進口藥品課徵最高達250%的關稅,並要求跨國藥廠在美國市場提供「全球最低價」的最惠國藥價政策。此舉不僅可能改變國際藥品市場的價格與供應策略,也引發台灣立委對藥品供應韌性、原料藥進口依賴及健保藥價政策的高度關注。

台美對等關稅採「20+N」稅率,對傳產造成重大打擊,行政院今天(11日)舉行說明會,副院長鄭麗君表示,美國全球關稅已經上路,台美從4月的32%調降至20%,「但這不是我們的目標」,台美談判會持續進行,上周已兩度與美方進行視訊會議,未來除了爭取降低目前的20%,還要盡量爭取不要疊加。

日前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證實,美方將在現有最惠國稅率基礎上,額外疊加20%暫時性對等關稅,等於樓地板直接鎖在20%起跳,工具機、腳踏車、紡織、漁業等傳產紛紛受到影響,全國總工會9日表示,「失業海嘯」恐一波波襲來。與此同時,日本卻被確定僅課15%,南韓更透過巧妙投資操作幾乎零成本「躺贏」,引發產業界與輿論強烈不滿。

7 月 31 日,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中國自 2022 年起便啟動無數軍演、訓練,以模擬封鎖台灣的情境。為了解所有潛在挑戰,CSIS 進行了 26 次兵推,發現「封鎖台灣」對中國來說並非低風險、低花費的選項,因為任何封鎖皆有可能導致大規模的戰爭;就台灣及美國來說,報告建議雙方可以再進一步著手強化「威懾性」的結構工作,使得中國認為封鎖並非唾手可及。

晶片大廠 NVIDIA 今(5)宣布啟動「電力大革命」(Power Revolution)計畫,致力於推動資料中心電力基礎設施從傳統的 54 V DC 向 800 V 高壓直流(HVDC) 架構轉型,以滿足未來兆瓦級(MW)AI伺服器的龐大電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