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失業率 近12月以來新高
主計總處22日公布失業統計指出,8月失業率升至3.45%,創近12個月最高,而「工時不足就業者」12.1萬人也寫今年來新高,說明勞動市場除受畢業季因素影響外,對等關稅的衝擊也慢慢浮現。8月台、韓、美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皆呈上揚,美國關稅政策對就業市場的影響,須密切關注。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表示,8月失業率3.45%,與歷年同月相比,仍創近25年同月最低,但如果與各月相比,創近12月最高,這當中有畢業季的因素,也有對等關稅的原因,有點錯綜複雜,惟勞動市場還算穩定。
她指出,對等關稅的衝擊已使得減班休息(無薪假)人數逐月增加,雖放無薪假者仍屬就業者,但有可能因工資太低而請辭,如此一來就會推升失業人口,此外,關稅衝擊也可能導致廠商因業務緊縮而資遣員工,這些現象都會推升失業率。
依主計總處統計,「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而失業的人數由7月的9.4萬升至8月的9.7萬,「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也由16.7萬升至16.9萬,此外,「工時不足就業者」更由11.7萬升至12.1萬,創下今年來新高,與無薪假人數的走勢,如響斯應。
譚文玲表示,8月「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升至3.35%,比前一個月3.33%來得高,排除畢業季因素後的失業率仍升高,說明對等關稅對台灣勞動市場的衝擊,已慢慢浮現。
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除台灣上揚,南韓也由7月2.5%升至8月2.6%,香港8月雖持平在3.7%,但已比6月3.5%明顯升高,至於美國也由6月4.1%升至8月的4.3%。對等關稅除了衝擊台灣就業市場,多數國家甚至連美國自己勞動市場,也同受波及。
譚文玲說,依往年經驗,下個月要發布的9月失業率應該要降低,如果繼續升高,就說明「關稅因素」已大過「畢業季因素」,自2000年以來,9月失業率超過8月的只出現兩次,一次是在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時,另一次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隨著對等關稅的影響的浮現,主計總處將密切注意勞動市場的變化。
延伸閱讀:
于國欽:勞動市場山雨欲來 宜未雨綢繆
不論是亞洲金融風暴、網路泡沫、全球金融海嘯,三十年來勞動市場的反應通常是「先慢後快」,風暴初期似有若無之際,失業率變化不大,但隨著情勢急轉直下,失業率三級跳,政府總是措手不及。
以2001年網路泡沫為例,前一年雖知道有風險,但政府所設的經濟成長經建目標仍在6%以上,直到次年初泡沫徘徊在有無之間,多數人仍認為失業率不會超過4%,不料5月就超過4%,8月就超過5%,迅雷不及掩耳,勞動市場已哀鴻遍野。
2008年的情況也是如此,美國次貸危機已傳了多年,風暴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直到9月美國雷曼兄弟聲請破產前,還有預測機構上修全球經濟成長,6月台灣失業率還不到4%,隨著懸念消失,2009年1月就超過5%,7月跳至6%,「史上最慘」是那一年報上常見的標題。
這就是勞動市場的節奏,「先慢後快」,起初慢到政府官員以為平安穩妥不必救,到後來每月增加三、四萬失業人口,竟不知該如何救,從而倉卒推出就業方案,收效甚微。
今天情況亦然,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到底會不會讓全球陷入蕭條,至今仍不甚明朗,各預測機構也是忽而悲觀,忽而樂觀,此刻失業率變化不會太大。但變化不大,並不代表沒事,歷來勞動市場的變化,往往會讓人跌破眼鏡。
如今,連官方都表示對等關稅對就業市場的衝擊,已慢慢浮現,官方從來都是樂觀的,會說出「慢慢浮現」四個字並不容易,這也說明勞動市場確已出現變化了。
讓我們盤點一下,8月除了失業率、季調失業率升高、因業務緊縮而失業者也上揚、工時不足就業者、潛在勞動力也同步增加,此外,四項廣義失業率(LU1~LU4)也全數走高,由此觀之,勞動市場已然有山雨欲來之勢。
行政院該記取2001年、2009年的經驗,未雨綢繆,待四面楚歌再為,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