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特尼克:台灣的大案子快定了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7日受訪時,強調推進半導體本土製造的決心,目標是將晶片自製率提高至40%。他稱,美國太依賴台灣生產的晶片,這對雙方都不好,他提議美台生產各半,也就是「五五分」。盧特尼克還對「矽盾說」拋出新的註釋,認為美國晶片產量充足,才有助於保護台灣。

盧特尼克接受《新聞國》(NewsNation)電視網節目專訪。他透露,與台灣的「大案子」(big one,指重大協議)很快就要來了,而在美台貿易談判中,半導體議題尤其關鍵,這也牽涉到安全問題。

鄭麗君在美磋商 談判將底定

據掌握,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與經貿談判代表楊珍妮現在就在華府,他們日前急赴美談判,展開第五輪實體磋商,由於時機敏感,台美關稅談判似乎即將底定。

盧特尼克於專訪時指出,美國所需晶片僅有2%在本土生產,卻有高達95%在9000英里遠的台灣生產,「這聽起來不太妙」。他提到,台灣距離中國大陸只有80英里,中方甚至毫不諱言「我們要拿下台灣」,這在美方看來就是個問題,因此川普政府要將晶片製造業務大幅轉移至本土。

盧特尼克反問,「若無法自己製造晶片,要如何自保?你得依賴遠在天邊的人。你要怎麼把晶片運過來製造無人機、製造裝備?」

美製提高至40% 需5千億美元

盧特尼克說,他的目標是在本屆政府結束時,美國製造的比例能拉高至40%,有人質疑此目標不可能實現,因為它需要投資逾5000億美元,還必須把整個供應鏈都拉過來,缺一不可,「因此要讓台灣參與、同意參與,而這就是川普政府的魔力」。

他又表示,對台灣來說這當然不是自然的選擇,台灣會認為,「我們生產95%,我們覺得很棒。」但川普會說,「這對你並不好(not healthy),對我們也不好。我們保護你,如果要繼續保護你,你就得幫我們達到合理的自給自足」。

節目主持人巴蒂亞(Batya Ungar-Sargon)指出,台灣憂心若失去這95%的晶片,萬一中國採取軍事行動,美國就不太可能提供保護。她因此問道,在美台貿易協議中,台灣方面是否可以期待美方能提供某種「安全保障」?這便涉及到「矽盾」(Silicon Shield)概念,台灣半導體產業之所以被稱為「矽盾」,正因其擁有集中優勢與不可取代性,讓國際社會有理由維護台海和平。

盧特尼克則表示,「矽盾」的邏輯是「我們迫切需要他們的晶片,所以我們就會保護他們」,但他提出的論點是,如果台灣掌握95%晶片,美國要怎麼取得這些晶片來護台?難道要用飛機或船載運過來?「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產量。」

美自產與進口要1:1 其餘高關稅

因此,盧特尼克向台灣方面提出「五五分」構想,由美方生產一半晶片,台灣生產另一半,「我們依然根本上依賴台灣,因為沒有另一半我們也活不下去。但如果我們有一半,就有能力在需要時做該做的事。」他坦言,要說服台灣從擁有95%到只生產50%,顯然需要費一番工夫,但這是美方努力的目標。

美國對半導體祭關稅已進入倒數時刻。川普8月揚言將對進口半導體課徵高達100%關稅,但若廠商承諾在美設廠或正在美國設廠,「就沒有關稅」。一般認為,台積電計畫投資1650億美元在美建廠,有望豁免。

然而,本月26日又傳出,川普政府擬要求半導體業者在美國生產的晶片數量,需與其客戶自海外進口的數量維持1:1的比例,否則將面臨關稅懲罰。隨後路透則報導,美國商務部正考慮根據進口電子設備內含的晶片數量,徵收關稅。這在在顯示,美國亟欲借助高關稅,促進半導體本土製造。


延伸閱讀:

晶片五五分 學者憂掏空台灣

台美貿易談判時程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拋出晶片製造「五五分」構想,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29日警告,若台積電須投入高達5000億美元配合美國擴產,勢將掏空其國內投資動能,重擊台灣經濟,他直言政府應設法逐步降低對美依賴;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也表示,若此說法成為台美貿易協議的最終內容,將深刻影響未來數十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

 「對於台灣而言,這是一個需要以戰略眼光來衡量短期犧牲與長期安全保障的關鍵時刻!」劉佩真指出,晶片製造五五分構想及其背後的「矽盾對立論點」,無疑為台美貿易談判及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的變動投下震撼彈,從產業分析角度來看,這項提議不僅是單純的產能分配,更是一場涉及經濟安全、地緣政治、產業鏈重塑與技術主導權的深層博弈。

 劉佩真指出,儘管五五分政策以長期來看,對美國能將台灣的戰略價值從「獨占供應商」轉變為「不可或缺的技術盟友」,有助分散風險並強化與美國的戰略綁定,同時台灣在先進晶片領域的絕對優勢,是其與美國進行後續對等關稅貿易談判的最大籌碼。

 但美方最新提出的晶片製造五五分目標,是美國將國家安全考量凌駕於純粹經濟效率之上的明確信號,此將攸關台美貿易協議的最終內容,影響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形塑一個更具韌性,但可能成本更高、效率略減的全球晶片供應鏈。

 吳大任分析,盧特尼克拋出的想法,卻未詳述執行方式,惟焦點明顯針對台灣半導體高階製程,劍指台積電。盧特尼克希望在川普任期內,半導體在美產能提升到40%,估計需5000億美元投資,但未說明資金來源,倘若全由台積電出,以台積電平均每年400億美元資本支出估算,根本無法支應,更嚴重的是,台積電在國內投資動能勢將完全被掏空。

 國內投資金額以半導體居冠,當台積電被迫帶著供應鏈赴美發展,國內投資動能熄火,影響相當深遠且嚴重,吳大任指出,不但衝擊經濟成長,薪資水平及民間消費力也受波及。可悲的是,台灣沒有拒絕美國的籌碼。吳大任直言,台灣出口美國占總額由2016年的12%,提升至今年前8月的29.4%,若拒絕美方要求,遭課懲罰性高關稅,嚴重衝擊出口,影響比台積電赴美投資更直接。外界關心對美國的無理要求,韓國已出現反彈,吳大任分析,韓國出口占其GDP約5成,反觀台灣高達63%,在談判上,台灣較韓國更居劣勢。

工商界喊話政府硬起來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達,台灣晶片製造要與美國「五五分」,引發國內憂心「護國神山群」恐被掏空。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29日表示,美國就是「流氓、強盜」國家,不該去的產業與企業就不要去,政府也不要逼企業去美國投資或向美國下跪。

 「像是韓國屈服於美國關稅和美國的要求,韓國企業的員工反而在美國被捕、被刁難」,林伯豐表示,現在很多國家都已經覺醒,不願意屈服美國,且即使向美方低頭,也不一定有好結果;同時美國總統川普現在政策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他認為,明年期中選舉後,政策應該有所改變,台灣政府不用急於屈服於美國。

 現在台灣對等關稅已經達到20%,若再疊加,衝擊更大,林伯豐認為,政府應該做的事就是分散市場,出口不宜再依賴美國,也不宜鼓勵企業到美國投資,除了中國大陸之外,政府應要思考協助產業赴東南亞、歐洲等地發展的可行性。

 林伯豐表示,在等美國「政策轉彎」這段期間,建議政府應該給予企業租稅優惠、融資彈性,讓這些優質的企業能撐過去,繼續保有台灣的競爭優勢。「現在台灣就是要莊敬自強,必須要靠自己了」。

 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則表示,半導體、晶片是台灣的經濟命脈,照道理應該要合理地分配產能,要台灣把一半的產量轉往美國,大量在美國生產,是違反自由經濟與貿易的原則,政府也不能同意美國此項要求。

詹文男:要拋棄矽盾迷思

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表示,面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出「美台晶片產能五五分」論調,台灣必須徹底拋棄過往「矽盾」迷思。他認為,這場地緣政治下的「去風險化」,是台灣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至「技術與系統整合」樞紐的關鍵契機。

他提到,台灣應透過「從矽盾到系統」的思維,從過去「因製造能力強大,所以被保護」,轉變為「因系統整合與高階設計無可取代,且是民主陣營重要盟友,而獲得更全面的戰略支持」。

他說,盧特尼克的論點反映在美中對峙下,美國對90%先進晶片集中在台灣感到極度不安,希望將依存度降至一半。這從商業風險角度來看雖然合理,但對台灣產業結構卻是一個巨大挑戰。

詹文男認為,台灣要善用自身技術與供應鏈的籌碼,並且藉此機會推動外交與經貿戰略,要求美國提供更明確的安全保障、軍事資源以及有利於台灣產業的市場准入等戰略對價。詹文男建議,台灣應利用既有強大IC設計優勢,結合先進封裝技術,將產業重心鎖定於AI軟體、車用電子等垂直應用領域。同時政府須強化留才育才政策。

相關新聞

大陸委員會日前舉行諮詢委員會議,學者解讀,未來世界經濟可能被劃分為三個主要圈圈,美國圈、大陸圈、以及非美非中圈,...
台美關稅談判進入深水區,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2日舉行記者會,說明在美建「台灣聚落模式」,強調這與日、韓、歐盟投資美國方式不同,...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智榮基金會2日主辦的「世界地圖上的台灣未來」系列活動,邀請宏碁集團創辦人 施振榮 、和碩科技董事長 童子賢 演講;...
高教工會召開記者會指出,2005年大專校院教師評鑑明確列入大學法,迄今已走過20年,但評鑑已發展成失控的怪獸,要求大學法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