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圖上的台灣未來 施振榮、童子賢籲重視高價值服務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智榮基金會2日主辦的「世界地圖上的台灣未來」系列活動,邀請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演講;會中雙方不約而同針對台灣未來在國際市場的定位,提出服務價值轉型的看法。此外,針對美國提出的台美晶片五五分構想,2人皆認為短時間可行性不高,童子賢更認為美國政府以選舉考量凌駕專業的產業規畫,將對台灣的競爭力造成影響。
談論AI時代 施振榮:台灣不缺人才,缺的是舞台
余紀忠基金會與智榮基金會,都有感於在這個變動劇烈的時代,台灣的未來不僅關乎科技發展與經濟競爭力,更需要文化價值與典範精神的傳承。本次合作【世界地圖上的台灣未來】系列講座,盼透過分享利他行動者的故事,展演文化傳承者的風采,點亮青年心中的微光,讓典範不再遙不可及,而是人人可啟動的力量,共同想像並勾勒「未來台灣」。
其中,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董事長,以「以王道精神看AI時代挑戰」為題演講,指出台灣在全球AI發展的時代中,應從配角晉升至第2男主角,因為台灣的硬體實力,尤其是晶片、伺服器有絕對優勢;童子賢則以「永續未來、世代未來」為題演講,指出台灣現在的繁榮得來不易,但目前高度依賴出口貿易,亮眼成績背後仍有隱憂。
在演講中段,施先生更提到:「台灣不缺人才,但缺乏舞台。」他指出,台灣的年輕世代在ICT、醫療、生技、設計等領域都有世界級的實力。然而,國內往往缺乏足夠的應用場域與實驗平台,讓這些人才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價值。結果是,許多人選擇離開台灣,到國際舞台尋找機會。
他也借機回顧台灣產業的發展歷程。從家庭工廠到資訊電子,台灣的成功來自一種「不守舊規矩,敢於冒險」的精神。他提醒,這種精神不能消失,否則繁榮將不再延續。「繁榮與自由不會憑空而來,必須靠智慧規劃、整密布局,還要流血流汗去執行,」他說。
在QA時段回應聽眾,對於在科技業當道下,人文科系如何在台灣創造價值的提問時表示,施先生表示:「AI未來的應用,應該非理工的人要創造新的價值,我們並不太懂,我們會鼓勵,但是這不是我們擅長的,因為我們專業不在那邊。」他以韓國流行文化為例指出,「韓國就是韓流,也是文化為主,就已經弄出來了,所以這主要是舞台。提出案子如果可行的話,最重要是能夠維持下去。」
高科技是現在 服務業為未來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則以「永續未來,世代未來」為題,他一開始便破題本次內容並非單純的產業展望,而是將歷史、數據與經驗揉合在一起,勾勒出台灣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他提醒:「繁榮與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必須靠長期規劃與付出。」
「危機中做正確的投資,才有後來的條件,」童子賢說。這樣的歷史回顧不是為了緬懷,而是提醒當下的台灣─當我們再次面臨國際貿易摩擦、能源轉型、人口變遷等挑戰,應該有同樣的膽識與眼光。
童子賢強調,高科技固然是今日台灣的亮點,但未來不能只靠它。台灣必須將更多心力放在高階服務業與農業。
在服務業方面,他指出台灣目前雖有六至七成產值來自服務,但多數屬於中低階,附加價值不高。若要讓年輕世代薪資持續成長,必須推動醫療、教育、金融、觀光等高階服務業的升級與國際化。
農業則被他視為「戰略產業」。他舉例,美國是科技與軍事強國,同時也是全球農業第二大國;德國是工業巨擘,農業仍列世界前十;法國的核能與軍工強大,卻也保持農業前七的地位。
「農業不只是生計問題,而是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根本。」他強調,台灣不能因土地有限就放棄農業,而應以科技與精緻化提升產值,像以色列把寸土寸金的土地變成高效率農田一樣。
在談經濟結構與能源之外,童子賢也把重點放在「社會投資」。他強調,教育、文化與健保是台灣永續發展的基礎。
健保制度的普及,讓台灣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用戶滿意度高達九成以上;但醫療人員的滿意度僅約五成,顯示制度需要再平衡。高等教育資源不足,導致人才培育面臨挑戰;文化投資偏低,也讓台灣在軟實力上顯得單薄。
「永續不是口號,必須從教育、文化、醫療開始,」他說。
反駁「美台晶片五五分」複製台灣科技園區到美國有困難
此外,針對當前時事,兩位講者也各有看法。對美方提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構想,施振榮認為,那是美方的政策目標,關鍵在於美國能否建立有競爭力的在地產線以及客戶,強調訂目標很容易,但需要靠時間以及自身努力才可以達成,而市場是全球性的,如果美國想要本土製造,還要克服成本以及人才的挑戰。
童子賢分析,台灣晶片競爭力是幾十年的正確策略,也是人才、資金的累積成果,台積電建立完整的生態系超過20年,美方希望用川普剩下3年多任期展現政績,惟這長時間的努力果實,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複製,以選舉考量凌駕專業的產業規畫,將對台灣的競爭力造成影響。童子賢強調「如果五五分對台灣不利,我是持反對意見的」。
行政院雖表示未與美方觸及晶片五五分的構想,但也提出在美國設置類科學園區的政策方向,施振榮認為,這個做法是輸出台灣成功經驗的重要方向,若是人才、土地、水電都用當地的,是國力的延伸,而園區可以提供一站式的行政服務,讓台商在海外形成產業聚落,有助提升整體競爭力。
施振榮進一步指出,複製台灣科技園區到美國當然會有挑戰!如沒有辦法形成聚落,效益就不顯著,就像當年宏碁到蘇格蘭、菲律賓蘇比克灣蓋廠面臨的困難一樣,他估計美國各州應該都會想爭取,但未必有能力提供園區需要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