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祭暫扣令巨大喊冤 自行車業震撼

業者喊冤,已委請美律師向CBP申訴、爭取撤銷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24日宣布,對全球自行車龍頭巨大集團發出暫扣令,即日生效。理由是台灣廠區存在「強迫勞動」疑慮。巨大集團已委請美國律師向CBP申訴,爭取撤銷暫扣令,並持續強化供應鏈透明度,務求把損害壓到最低。

 巨大強調,受影響僅限台灣製造且輸美產品,惟短期美國出貨將面臨延遲、查扣、甚至退運,實際影響需視後續與CBP溝通進展而定,如暫扣令持續生效,對集團合併營收影響恐為4~5%,推估約在25~30億元之間。

 巨大強調,美國市場自今年4月受到關稅戰衝擊以來,經銷商與代工客戶下單保守,美國消費力也受到影響,因此目前庫存量充足,經銷商與店頭都相信巨大有危機處理能力。巨大全球布局,除台灣廠外,在大陸、荷蘭、匈牙利、越南都有設廠,可因應貿易戰隨時調整產能配置。當初投資越南廠即為了布局美國市場,短期內不排除從越南廠緊急調度產能出貨到美國市場因應。

 美國CBP對巨大台灣廠發布暫扣令(Withhold Release Order, WRO),所有「台灣製造、輸往美國」的自行車、零組件及配件,禁止進口美國,針對CBP指出,巨大台灣廠區涉及五項強迫勞動指標,包括濫用弱勢處境、苛刻的工作與生活條件、債務束縛、扣留工資、超時工作。巨大強調,「對任何形式的強迫勞動採零容忍政策」,所謂的債務束縛,指的是外籍員工來台前,得先繳一筆費用給人力仲介公司,巨大今年初已針對外籍員工率先實施「零招聘費」政策,為此支付數千萬元成本;去年底也已改善外籍員工的住宿環境。

 最不解的是,CBP最近二、三年不曾至台灣查廠、也不曾發過任何書面報告,只因懷疑就直接下暫扣令,讓巨大覺得「很冤、很不公平、很難接受」,且五項勞動指標內容不具體、也沒給說明的機會。而針對美方是否想透過此舉令巨大赴美設廠,巨大強調美方從未要求,且「赴美設廠,從來就不是巨大的選項」。

自行車業震撼 整體產業須面對警訊

 同業指出,此事件反映出國際市場對於「勞工人權」與「供應鏈透明」的要求愈來愈嚴格,對整個產業都是一個重要提醒。巨大遭遇美方暫扣令的消息,讓自行車同業普遍感到震撼,因為這不僅是單一企業的挑戰,更是整個台灣產業必須面對的警訊。

 業界表示,依照RBA責任商業聯盟(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準則,外籍移工在跨國工作時所需要的仲介費、體檢費和來台交通費,應由雇主全額負擔,而非由移工自行支付,若未能落實,恐導致移工陷入債務壓力,也會引發國際社會的關切與質疑。但巨大已自今年1月起,全面推動零招聘費政策,卻仍然遭遇被下暫扣令,對此直呼「實在很倒楣」!

 自行車同業紛紛表示將從內部做起,主動檢查並改善相關流程,確認是否符合RBA及其他國際標準。這包括檢視外籍移工的招募、薪資與費用支付流程,避免任何可能造成違規的漏洞。但產業鏈並不僅止於單一企業,還涵蓋眾多供應商與仲介,因此業者需要積極加強對上、下游合作夥伴的管理,同時嚴格要求透明化流程,並確保移工不被收取不合理費用。分析指出,供應鏈透明,不僅能降低風險,也能讓國際客戶更有信心,對台灣整體產業形象加分。

學者:一旦與貿易掛鉤 所有出口企業恐都得面對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昨(25)日表示,從目前美方釋出訊息,很可能是指向移工公平招募議題。美國將此議題與貿易掛鉤,台灣所有出口企業都要面對移工公平招募趨勢,不可輕忽,否則將遭制裁。

根據外電報導,CBP在調查巨大公司時,確認五項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所列的強迫勞動指標:濫用弱勢地位、惡劣工作與生活條件、債務束縛、扣留薪資及過度加班。

美國海關對巨大發出暫扣令

由於正值台美貿易談判,美方主動點名巨大公司強迫勞動,格外令人關注,也代表美方將勞動議題與貿易掛鉤,勢必影響台灣在全球主要供應鏈廠商。另外,因台灣始終推遲落實移工公平招募、來台零費用的措施,業界盛傳,這次美國對巨大制裁,恐是國際移工團體聯手美國,向台施壓。

辛炳隆認為,美國貿易協定都會訂定勞動專章,這次盯上巨大,代表強迫勞動議題將與貿易掛鉤,只要出口,甚至出口美國,都得面臨禁止強迫勞動、公平招募等趨勢,台灣廠商須及早調整心態,面對移工公平招募,否則就會面臨制裁。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此案針對巨大勞動環境,指控的是台灣勞動市場問題,對很多企業是很大警訊,台灣過去比較少因為勞動案件被盯上,此次案件表示美國海關注意到這件事,未來如還有第二、三家出現,意味台灣企業被美國盯上,如果美國真要追究,不只傳產要小心,科技業也跑不掉,絕對是大事。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兼任教授邱達生表示,這就是國際常見的藍色及綠色保護主義,藍色保護主義以勞動條件不佳為由,綠色保護主義就是以環保規範為由。台灣過去以代工為主,只要幫國際大廠代工,例如幫NIKE代工,NIKE就會派人檢視台灣代工紡織廠工作及住宿環境、環保標準;大陸新疆棉花、馬來西亞手套工廠、泰國漁業等,都曾遇過美國暫扣令。

巨大遭祭旗 陰謀論四起  台商赴美壓力大增

 巨大輸美自行車產品無預警遭扣,市場上陰謀論頻傳。傳出是因巨大先前拒絕赴美設廠,樹大招風,因而成為殺雞儆猴對象,供應鏈認為,倘若為真,台灣指標企業恐遭強迫赴美,無異掏空台灣。

 供應鏈私下表示,巨大說的雖是事實,但顯然不給美方面子,加上據他們瞭解,在接獲暫扣令前,巨大完全沒有接到任何美方來台看廠的要求,或是來函詢問,就直接開罰,很難相信這兩者無關,倘若美方是用這招逼迫台灣指標企業赴美設廠,無異掏空台灣。

 供應鏈高層說,巨大如果在勞工人權的處置上做得不好,當然應該受罰,也可以改善,但巨大此次遭罰的時間、手法都太粗糙,很難不讓人有「政治化」的聯想,況且每次只要一談到勞權,美方、台方、移工輸出方,都有很大的立場分歧,絕非能簡單論斷。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則表示,這屬單一個案,提醒廠商在勞工權益上一定要符合國際規範,建議廠商趁這個機會檢討外籍移工權益落實問題,不應輕忽事件發展。

經濟部出面聯繫 助巨大申訴

   經濟部與勞動部聯手協助企業面對。經濟部長龔明鑫25日指出,第一時間就與勞動部部長洪申翰溝通,確認未來若有類似案件,都會和勞動部一起盡量協助企業。勞動部也表示,已派員前往巨大公司實地瞭解詳情,以盡快釐清美方所指涉之議題,後續將與經濟部共同合作,積極協助企業面對。

 龔明鑫表示,巨大公司已和貿易署聯絡,該公司認為有說明必要,經濟部也會代為聯繫美方,讓巨大有向美方說明的機會。

 龔明鑫與勞動部都強調,不會將此事件單純看做個案,未來要把類似事件做普遍性的檢視,看看所有產業的情況,經濟部與勞動部將充分合作、進行跨部會討論,在生產過程中保障員工安全,龔明鑫說,「這是政府本就應該做的事情。」

 勞動部則不排除未來其他廠商會遇到類似狀況,但時逢台美關稅談判尚未落底,需審慎應對。

 經濟部強調,經濟部高度重視CBP所公布的資訊,長期以來,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負責任的一員,向來高度重視勞工條件的改善,並持續與勞動部合作營造對勞工友善的工作環境。

 依據CBP公布資料顯示,CBP認定巨大涉及5項強迫勞動指標,包括濫用弱勢處境、提供苛刻的工作與生活條件、債務束縛、扣留工資,以及超時工作。勞動部表示,由於目前還在調查,以及進行實地了解當中,但若依據CBP所訴,聘請移工且不得使用仲介,會變相增加公司內部成本,屆時影響層面將擴大。目前捷安特的貨暫時被扣在美國海關,對於公司壓力也是滿大的。

 勞動部表示,將與經濟部共同合作,積極協助巨大公司提出改善方案與實質提升勞動權益,以及早解決被指涉強迫勞動之問題,保障相關勞工應有的權益。

 一旦影響層面擴大,勞動部坦言,台灣《勞動基準法》規範若要比照美國、歐盟標準,現階段有一定難度,後續是否有相關配套,仍待細緻討論。

延伸閱讀

什麼是暫扣令?從韓國鹽田到台灣自行車,美國如何打擊強迫勞動

依據1930年《美國關稅法》第307條,美國禁止任何涉及強迫勞動、童工或囚工的商品進口。當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掌握「合理懷疑」時,會先發布 Withhold Release Order(暫扣令,WRO),要求相關產品在進口美國時立即扣留。「若後續調查確認違規,CBP會再發布『Finding』(正式認定),並依法對貨物進行沒收或銷毀。」

被扣產品的進口商有三個選項:

  1. 提出證明:提供文件證明產品並非使用強迫勞動製造。

  2. 出口轉賣:將產品退回原產地或轉往其他市場。

  3. 主動銷毀:放棄貨物,避免進一步處罰。

若後續調查確認存在強迫勞動,CBP還會發布「正式認定」(Finding),並對該產品進行沒收或銷毀,影響更為嚴重。

近期案例:從韓國鹽田到砂糖業

  • 馬來西亞棕櫚油(2020–至今)
    馬來西亞 FGV Holdings Berhad 自2020年9月30日起,其棕櫚油與相關產品遭CBP發布WRO,禁止進口美國。FGV於2024年6月提交修改請願,並於2025年2月再補交勞工合規資料,目前仍在等待美方回覆。美方關切焦點包括外籍勞工加班工時是否符合馬來西亞法規,若後續無法證明改善,禁令可能持續。此案牽動全球棕櫚油供應鏈,也反映CBP對農業勞工問題的高度重視。

  • 韓國鹽製品(2025年4月)
    CBP對韓國太平(テピョン)鹽田的鹽產品發布WRO,調查發現生產過程符合國際勞工組織(ILO)的強迫勞動指標,包括惡劣工作環境與債務奴役。這是韓國首次遭遇WRO。

  • 多明尼加砂糖(2023–2025年)
    多明尼加的中央羅馬納(Central Romana)糖廠曾因涉及強迫勞動遭WRO,導致美國糖品進口受阻,後來經改善與協商,WRO在2025年3月撤銷。此案突顯「暫扣」雖是嚴厲手段,但企業若能證明改善,仍有機會恢復出口。

  • 台灣自行車(2025年9月)
    最新案例即是巨大公司(9921-TW),CBP認定其台灣製造的自行車、零件與配件存在強迫勞動疑慮,當場發布WRO,導致美國市場全線出貨暫停。雖然美國市場僅佔巨大總出貨量約5%,但仍是品牌形象與利潤的重要來源,若無法及時撤銷,恐打擊財務表現。

完整文章,https://uanalyze.com.tw/articles/7806232868

​​​​​​​

相關新聞

 強烈颱風樺加沙雖未直撲花蓮,但外圍氣流帶來豪大雨,造成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午後溢堤,黑褐色洪水宛若海嘯般,...
 主計總處22日公布失業統計指出,8月失業率升至3.45%,創近12個月最高,而「工時不足就業者」12.1萬人也寫今年來新高,...
「重慶台灣周-兩岸訊息通訊合作發展研討會」於本(9)月 16 日舉行,中、台雙方皆表示,兩岸就「汽車產業」網聯化、電動化、...
高雄資產專區7月才熱鬧開張,9月即迎來 金管會 的「聯合訪視」。據了解,檢查局與銀行局已陸續對進駐專區內15家銀行做「體檢」,重點直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