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規劃追蹤

金融海嘯之後,各國央行開啟超級貨幣寬鬆的政策,讓債務規模空前膨脹,加上疫情後時代,金融政策失靈,財政負擔加大,各國都面臨債台高築的窘境,如何解決國家財政問題是全球共通的課題。

背景說明

近年來政府財政惡化嚴重,首先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也就是租稅負擔,從80年以後就只有12%左右,較其他國家偏低。其次是未償債餘額不斷增加,根據統計,2016年中央政府舉債1,439億元,其中730億元用來還債,2016未償長債達5兆3,721億元,若加上短期借款1,430億元,中央政府未償還長短債合計為5兆5,150億元,平均每人背負23.4萬元的債務,這個數字還沒有把18兆潛在負債計入,顯示國家財政的脆弱。

政府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及紓困振興方案等,經費皆以特別預算編列。這筆龐大公共建設支出若加上後續經費、地方配合款、和未來一定會面臨的追加預算,總支出極可能破兆。在政府財政困窘之際,有必要嚴格監督,以免債留子孫,甚至進一步拖垮國家經濟發展。

 

活動照片

  • 2012成大財政論壇

    2012成大財政論壇

  • 王健壯

    王健壯

  • 李俊俋

    李俊俋

  • 江啟臣

    江啟臣

  • 林濁水

    林濁水

  • 黃秀端

    黃秀端

  • 羅傳賢

    羅傳賢

  • 朱雲漢

    朱雲漢

相關文章

編按:2017年到來,政府相關部門紛紛研擬年度施政計畫,其中經濟部也提出相關策略。經濟部長李世光昨(12)日表示,公司法修法、科專計畫與研發法人革新、制定台美產業合作再鏈結(Re-connect USA)戰略方案,為今年三大重點施政項目。

監察院今天通過委員王美玉、仉桂美的調查報告,指出國內刑事偵查機構經常使用測謊鑑定,但卻沒有統一規範和程序,更有侵害緘默權、「不自證己罪」等人權問題,因此要求行政院訂出一致性準則,提高測謊準確度。

編按:新的一年,國發會通過了一些計畫,包括政策討論平台、水庫維護計畫等等。以下收錄相關報導,作為後續追蹤國發會推動各項建設的基礎。

延宕6年《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終將端上桌。行政院長林全周二(10日)將聽取新版財劃法簡報,保證地方財源只增不減,也將發揮調劑地方盈虛功能、縮小直轄市和縣市差距;其中營業稅提撥率由40%調升至100%,並新增菸酒稅入統籌款財源,所得稅、土增稅、遺贈稅提撥給地方比率將調降。

編按:2017年開春,行政院長林全接受媒體專訪談今年政院將主力推行的政策。以下收集採訪報導,作為後續觀察追蹤基礎。

在全球化下國際金融與經濟變幻莫測,在資本主義擴張下我們無意、亦無力涉及國際市場操作;然攸關民眾的生活基本需求及公民權益,在人口結構快速老化趨勢下,無論是稅收稽徵、分配運用、保險機制、銀色經濟等的推動,以及社會福利結構、社會互助與資源配套,當年力有未逮的社會安全缺口,均有待進一步的重新思考與整合。尤其經濟產業轉型中,醫療服務與技術的提升,生技產業的新市場潛力可觀。

高齡化的未來趨勢,隨之帶來的產業結構轉型必須啟動,發展具人性化、便利性...

今 (105) 年至今,環太平洋地震帶頻頻發生強烈地震,除了0206美濃地震造成台南地區重大傷亡外,日本最近發生熊本地震,東加王國和厄瓜多也發生強震,尤其近日台灣地區仍不時發生有感地震,使識者十分憂慮台灣在地震方面因應的能量和準備恐有所不足。在另一方面,土壤液化、斷層和其他地質災害等形成國土發展重大威脅,也引起國人高度關注;但《都市更新條例》之修正,在立法院協商年餘仍遭阻滯,「公辦都更」又有頗多質疑。有鑑於此,本次專家會議之舉辦,...

活動介紹:

歷經三波改革仍未改善民眾對國會的觀感,值此新國會上任,而第三次政黨輪替的新政府上台之前,社會各界對於國會改革之期待益深。

究竟國會制度改革的問題意識為何?又追求的目的何在?實有釐清之必要,否則難得之改革契機將可能侷限於顯性、短期的制度問題,而忽略隱性、長期的結構缺失,若導致國會法制的系統連鎖效應與預期效果相悖,反減損未來進一步改革的動能,故必須對於整體憲政體制進行全局性的觀照與思考,以免見樹而不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