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活動》「檢視高齡社會,再造宜居家園」專家座談會

在全球化下國際金融與經濟變幻莫測,在資本主義擴張下我們無意、亦無力涉及國際市場操作;然攸關民眾的生活基本需求及公民權益,在人口結構快速老化趨勢下,無論是稅收稽徵、分配運用、保險機制、銀色經濟等的推動,以及社會福利結構、社會互助與資源配套,當年力有未逮的社會安全缺口,均有待進一步的重新思考與整合。尤其經濟產業轉型中,醫療服務與技術的提升,生技產業的新市場潛力可觀。

高齡化的未來趨勢,隨之帶來的產業結構轉型必須啟動,發展具人性化、便利性、體貼性、以及安全性的產品或服務,應用資通訊技術,結合民間社團及產業界,建構完善的服務網絡。未來應對老化社會,在長照相關機制的建立、社會資源和產業的參與和投入、物流與交通的整合納入、符於老人所需的實體生活環境如何建構,以及資金活絡的銀色經濟如何打造。

制度改革,非一蹴可幾;制度的研擬、倡導和推動,一定要凝聚社會氛圍,需要社會共同價值的支持。國家治理上發展與分配的孰先孰後,規劃與推動的務實具體,國內外經濟環境與社會需求,本次會議將致力於不同領域的專家、先進,視全盤考量著墨中央如何落實地方,由銀色經濟、產業模式到國土計畫的配套,提出建言參考。

邀請專家學者

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工商時報發行人、中時晚報發行人)

邱文彥(前立法委員、海洋大學教授)

林萬億(行政院政務委員、前北縣副縣長)

邱淑媞(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林盛豐(前政務委員、實踐大學教授)

曾旭正(國發會副主任委員、前南市副市長)

朱雲鵬(台北醫學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東吳大學巨資學院講座教授)

龔則立(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團隊醫療照護產業負責人)

相關新聞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6日指出,台灣壽險業是「特殊中的特殊」,因歷史因素, 壽險資金長期高度配置海外債券,依國際會計準則須以即期匯率評價損益...
 主計總處25日公布「113年薪資中位數」指出,113年有68.75%的上班族領不到平均年薪,為歷年次高,反映薪資統計分布右偏嚴重。...
AI正掀起新聞革命。愈來愈多媒體使用AI,當作「乾坤日月刀」般多功能的奇門兵器。
行政院會20日拍板院版「 財政收支劃分法 」修正草案。根據財政部簡報,院版 財劃法 中,中央對挹注地方上看1兆2002億元,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