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規劃追蹤

金融海嘯之後,各國央行開啟超級貨幣寬鬆的政策,讓債務規模空前膨脹,加上疫情後時代,金融政策失靈,財政負擔加大,各國都面臨債台高築的窘境,如何解決國家財政問題是全球共通的課題。

背景說明

近年來政府財政惡化嚴重,首先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也就是租稅負擔,從80年以後就只有12%左右,較其他國家偏低。其次是未償債餘額不斷增加,根據統計,2016年中央政府舉債1,439億元,其中730億元用來還債,2016未償長債達5兆3,721億元,若加上短期借款1,430億元,中央政府未償還長短債合計為5兆5,150億元,平均每人背負23.4萬元的債務,這個數字還沒有把18兆潛在負債計入,顯示國家財政的脆弱。

政府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及紓困振興方案等,經費皆以特別預算編列。這筆龐大公共建設支出若加上後續經費、地方配合款、和未來一定會面臨的追加預算,總支出極可能破兆。在政府財政困窘之際,有必要嚴格監督,以免債留子孫,甚至進一步拖垮國家經濟發展。

 

活動照片

  • 2012成大財政論壇

    2012成大財政論壇

  • 王健壯

    王健壯

  • 李俊俋

    李俊俋

  • 江啟臣

    江啟臣

  • 林濁水

    林濁水

  • 黃秀端

    黃秀端

  • 羅傳賢

    羅傳賢

  • 朱雲漢

    朱雲漢

相關文章

從1980年代以來,世界上有兩個趨勢在平行地進行,一個是全球化,另一是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提高;二者皆與自由經濟學派的興起有關,英國的柴契爾首相和美國的雷根總統,則是此陣營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世界不斷地往自由經濟體制的資本主義方向走:在國家外部,貿易走向自由化,而在國家內部,政府重分配的角色被削弱,所得稅率大幅降低。這兩個趨勢演進了近40年,現在已經產生重大的問題和反思。

自今(2018)年初,美國Fed於6月宣布升息一碼,並預期漸近升息,歐洲央行也預告啟動縮表,力求利率正常化後,隨繼掀起貿易戰風聲、制裁伊朗,油價大漲股市波動,全球化下的政治與經濟局勢持續動盪,在中美貿易戰升溫中,台灣經濟、產業無法置身於外,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受國際政經情勢變動影響極大,兩岸關係與兩岸經濟更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余紀忠基金會與劉大中教育文化紀念基金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中華經濟研究院、台大經濟系等於8月10日同舉辦劉大中教授紀念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以金融風暴再起為題,邀請中央研究院劉遵義院士主講,中央研究院王平院士、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劉大中先生教育文化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許嘉棟、包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等人與談。

蔡英文總統昨天在新任執行委員推選下,接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她致詞表示,期待文化總會持續兩岸交流工作,文化是溝通最好的橋梁,願意抱持最大善意,增進兩岸彼此認識,要把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成果,深化到其他領域,創造共同利益。

編按:高齡化社會是我國近年一直在討論的危機,近期根據內政部在統計數字上示警,老年人口首度超越小孩人口,這暗示高齡社會問題是不得不面對的迫切問題。以下收錄相關報導持續追蹤。

編按:中國銀監會主席近期由郭樹清接任,他的上任暗示中共中央政府嚴慎對待金融問題,而郭樹清在銀監會任期將會有何種行動?他的上任對於中國的金融與經濟發展有何影響?以下收集相關報導作為持續追蹤觀察。

編按:中國大陸本次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經濟增長目標調降至6.5%,這引起關注。此外,在國際貨幣金融市場不穩定的當下,中國大陸政府將如何因應也是對於政府的考驗,以下收錄相關報導作持續觀察追蹤。

編按:關於中共中央兩會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大陸相關學者專家也作出解讀與回應。在這份工作報告中說了甚麼?而還有甚麼政府沒具體說明清楚?而我們應該將焦點放在何處?以下收錄相關採訪報導作為理解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