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意義不只在教會某項技能,而是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民族文化、精神、價值的延伸;學校存在的意義更應當是「各種人文精神與學問匯集」處,也須肩負起「為世界上所有人提供可真實對話的道理和意義」。

背景說明

國內高等教育自1990年代快速擴張,形成大學、研究生滿街跑的現象。根據教育部資料,2015年台灣預期受教育年數為16.6年,若扣除學前教育,每位國民預期正規教育達15.6年,相當於大學四年制畢業。儘管台灣擴充高等教育使受教率提高,但教育的本質與未來就業產業間連結,一直是難解的問題,而大學究竟要成為思想的堡壘還是職場前哨站,更是近年屢屢引發思辨的論戰題。在科技發展快速的今天,教育更涵括一個國家的核心理念,成為需要重新衡量的課題;且考量到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我們更需跟上腳步,面對傳統與創新拉扯下的挑戰。

活動照片

  • 2022 藝術零距離 與兩廳院進入偏鄉國中

    2022 藝術零距離 與兩廳院進入偏鄉國中

  • 2017 請給孩子一個機會座談會

    2017 請給孩子一個機會座談會

  • 2013 種籽營學員照

    2013 種籽營學員照

  • 2013 種籽營 大合照

    2013 種籽營 大合照

  • 2014 兩廳院圓夢計畫大合照

    2014 兩廳院圓夢計畫大合照

相關文章

網路可以協助人們突破一些障礙與局限,但卻看到愈來愈多年輕人將自己困在「網繭」裡而不自知,任時光在手指滑動中流逝。一旦年輕人不願扛起自己的未來,也不願意負起家庭的責任,國家的前途在哪裡呢?

新課綱上路四年,教改論壇今天召開記者會,直指教育改革問題叢生, 私校倒閉、多元入學帶來嚴重階級複製、108課綱亂象等等; 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劉廣定更表示,以前教育提倡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但經教育改革卻不見了,現在的教育是「缺德的教育」。新課綱上路四年,教改論壇今天召開記者會,直指教育改革問題叢生, 私校倒閉、多元入學帶來嚴重階級複製、108課綱亂象等等; 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劉廣定更表示,以前教育提倡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但經教育改革卻不見了,現在的教育是「缺德的教育」。

「國民教育法」施行四十四年以來,最大幅度的修正案昨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重點包括校務會議將邀請學生代表列席會議。教育部預期修正案可提升一八○萬名國中及國小學生的受教權益,促使國中小校園民主化,確保常態編班及正常教學。

話說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正進行解嚴後最盛大的遊行; 教改 團體以「為下一代而走」為主題,成千上萬家長帶著子女上街頭,這是台灣史上頭一回,當時被稱頌為最成功的一場社運。

社會風氣快速敗壞,令人憂心,品格教育是唯一從根本解決問題之徑。但品格教育是個艱辛的過程,需要教育者、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更需要有不畏艱難、不計代價、不計成敗的驅動者相撲後繼地抛磚挖石,才能培養出更多道德品質高尚、具備自我管理和社交技能的優秀人才,推動社會和諧進步。

根據統計近十年來,12歲以上到未滿18歲的犯罪人數,有將近一萬人,少年犯罪人口率略有增加。少年事件處理法修法將在七月正式上路,少年若有觸法疑慮,先請各縣市的少輔會輔導,若有需要才會移送少年法院,但立委質疑社工人力和經費都不足,社福資源充足,才能成為少年的防護網,避免落入重複犯罪的循環。

經濟日報精選名家 史川恩 Michael R. Strain博士(現職: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並曾任美國人口普查局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家) 表示在疫情衝擊下,美國因著取消實體改為線上學習,不僅兒童學習能力急劇下降、高中畢業生及大學入學生的人數也不斷下滑,此將衍生出未來家庭收入的損失,消費力減弱、對學生貢獻的意願及能力、國家人才及經濟成長都造成負面影響。各級政府應即刻解決疫情所造成的學習損失,將上課、學年的時間延長,不必按舊有的行事曆來安排學程教育,以改善對國家的嚴重衝擊。

中國政府在2020年4月宣布暫停中國畢業生來台升學,迄今尚未恢復,最後一批大陸學士生在今年畢業之後,引發台灣高教圈擔憂,學者專家表示,兩岸局勢不論為何,還是希望至少能先放行研修生來台,讓兩岸文教交流得以延續。陸委會則強調,雖陸生持續減少,但這學年結束後預估將有2000多名陸生在台就學,沒有「掛零」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