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有意 調整雙語政策亂象
自2018年行政院核定雙語政策後,亂象層出不窮,各界不斷要求徹底檢討。 今媒體報導,教育部即將調整雙語政策,強調尊重學科專業,並以新的作法提升英語學習成效。 但該媒體報導迄今未獲得教育部正式回應,坊間甚至出現內容迥異的其他報導,各方解讀莫衷一是。
行政院2018年起推動雙語政策後,教學端亂象層出不窮,傳出總統賴清德有意調整政策方向,尊重各學科專業,並以全英語教英文課。對此,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今(13)日呼籲,教育部應出面說明提升英語學習成效的新作法;東海外文系講座教授何萬順則直言,雙語政策只是英語不肖業者的炒作。
媒體日前報導,為解決雙語政策亂象,賴清德要求調整政策方向,教育部則提出,將來雙語政策將以英語課全英文授課為主,並尊重各專業學課,不繼續採用英語教學專業科目。為此,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早舉辦「終結雙語亂象,尊重教學專業」記者會,肯定賴政府調整政策,同時呼籲教育部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EdYouth常務理事鄭羽捷指出,教育部將把全英文教授學科,改為只在英語課用全英文授課,不一定能解決雙語政策教學端困境,更可能加深學生對學習英文的恐懼。根據EdYouth 2024年觀察報告,有2成學生認為全英文課程對學習英文沒有更多幫助,與中文授課結果差異不大。
鄭羽捷續指出,另根據觀察報告發現,若英語課使用全英語授課,近5成學子上課時無法聽懂,其中有2成學生只能理解4分之1授課內容,甚至不到,教室內也有學生認為老師教學內容太過簡單,因此建議使用「分班、跑班」授課方式,讓學生能在屬於各自英文能力內學習。
東海外文系講座教授何萬順指出,其實國家政策被英文產業的炒作騙了,2017年英語不肖業者為了商業利益,透過推銷手法及媒體宣傳,製造出英語崇拜及英文焦慮,導致時任閣揆賴清德答應將英文列為國家第二官方語言,但雙語政策不僅未經學界討論、民主程序及法源依據,也與《國家語言發展法》各語言一率平等相互衝突,甚至有違反憲法「國民受教機會均等」的疑慮。
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長廖咸浩提出,競爭力取決於母語的創造、思考能力,以及AI科技先進因素,語言政策最重要的是有未來性,反之,就是在製造社會問題。學習外語如同數學、體育、藝術等科目,必須要有天份,若認為外語能力勤能補拙,恐延誤其他科目的學習機會,更可能因中文學習減少,導致社會出現「半文盲」現象。
廖咸浩進一步指出,以新加坡為例,國家從1978年放棄平衡的雙語政策,決定以英文為主、中文為輔,結果導致民眾講中文時,難以不夾雜英語;最熱衷雙語教育的歐洲國家也在2021年起大退潮,甚至荷蘭教育部明定,大學至少要有3分之2課程使用荷語授課,避免國人流失母語能力。
全國教育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強調,過去雙語政策造成的亂象包括,中文系教授要用英語教學、中小學老師需用中英語各教一遍,不僅沒學到外語專業,更延誤原本學科的學習。現在教育部願意改變調整雙語政策,以尊重學科專業為主,但確切如何以新作法提升英語學習成效,教育部應盡快出面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