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繼《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作者艾利森博士在《國家利益雜誌》發表一篇文章,從奧林匹克運動賽之獎牌數談起,認為中國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已從無名小卒崛起成為 美國 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對手,而且在運動之外的許多領域都快速崛起,成為美國廿一世紀決定性的地緣政治對手。
最近的國際衝突,從俄烏戰爭到中東的以哈戰爭,再再顯示西方的霸權思維無法解決人類的衝突。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結合經濟學的貿易發展理論才可以幫助人類找到一條和平發展之路。
在台灣的股市與房市熱絡時,我們時常聽到那是因為「台灣的錢淹腳目」之關係。「錢淹腳目」是甚麼意思?怎麼判斷?台灣是在那些時段錢淹腳目?它是如何造成的?有無負面的影響?若有,應如何處理?一連串的問題都值得討論。
我從事科技業及創投業已超過五十年。一路走來,篳路藍縷,見證了台灣從蕞爾小島變身為全世界的科技重鎮,不論是在電腦、電腦零組件、 半導體 、光電、生物科技等等都有顯著的成就。尤其是半導體產業,以晶圓製造為核心,自上游的IC設計到下游的封裝測試,都自成系統,一氣呵成,傲視國際,身為科技產業的老兵,我實與有榮焉。
今年以來,日圓貶勢超乎大家預期,成為金融市場矚目焦點,外界好奇為何日本央行升息後,日圓不升反貶。未來日圓走勢如何?
歐洲央行6日宣布降息1碼,是近五年來首度降息。美國聯準會則於12日公布最新利率點陣圖,19位聯準會決策官員預測降息的中位數是今年只會降息一次,且可能要等到近年底時才會啟動降息;歐洲與美國的降息政策,雖然方向一致但已然步調不一。
亞當斯密、李嘉圖告訴我們,自由貿易可讓兩國獲利,但沒有告訴我們到底是兩國的資本家獲利?還是勞工獲利?事實上,隨著自由貿易,這個重分配對勞工是不利的,對資本家卻是大利,長期而言,貧富差距必然會擴大。
日前主計總處公布110年家庭財富分配統計,前20%富有家庭平均每戶資產淨值5,133萬元,是後20%的66.9倍,...
最近台灣部分地區有停電情況,顯示電力嚴重不足,引起社會普遍憂慮。解決之道無外乎以下幾種:第一、恢復核能,但可能引起政策爭辯;第二、加速再生能源發展,但可能緩不濟急;第三、放緩台積電建廠進度,但實際上負面影響已發生,台積電正加速前往海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