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以社會企業家為職志,近年積極投入推廣「王道」理念與思維。29日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王道的精神就是要追求創造價值、利益平衡,如此才能永續。就連個人或組織的理財,也要充分發揮王道精神,考慮所有利害相關者的利益平衡,才能找到創造價值的空間。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全球因此來到經濟、社會、產業發展的轉捩點上,也讓2021年的金融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對此,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參加安本標準投信與《天下》雜誌共同舉辦〈全球變局 經濟前線〉2021年全球投資展望,提出明年的趨勢展望與投資對策。
在這時無形資產就是智慧財產更加重要。過去四十年臺灣很多智慧財產問題懸而未解,我們一年付出兩千多億權利金,每年只收到十幾億到二十幾億的權利金。。過去四十年僥倖申請很多專利,但大部分沒有品質(Quality)與價值(value)。
各界談5G時代將帶來智慧生活、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製造、智慧醫療等等的產業運用與發展機會,同時也帶來人工智慧與巨量資料的發展機會。這些機會將驅動既有軟硬體及巨量資料的新運用,也驅動新軟硬體的誕生,顯無疑義。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暨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建甫於《工商時報》撰文表示螞蟻問題在於競爭與監管。阿里巴巴集團中的螞蟻科技集團(原名螞蟻金服)原定於11月5日在滬港兩地同步掛牌上市,上交所11月3日晚間突然宣布暫緩螞蟻在科創板上市,隨後港交所也公告,暫緩螞蟻H股上市。
編按:拜登入主白宮後,美中貿易戰還會繼續打嗎?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於《聯合報》撰文指出,白宮易主,但貿易戰不會休兵,只是拜登的戰略會改變。對台灣最大的影響,是TPP死而復活,變成美國亞太戰略的主軸,台灣的貿易戰略,也必須從雙邊談判的思維,回到區域合作的道路。
談數位時代的科技是相當大的題目,也許可以從生活面需要來討論,科技帶來什麼改變?驅動前端科技發展有兩種動力,一是解決生活問題,二是戰爭打敗敵人,但大部分還是影響人類生活比較有關係,像核子武器發明對人類毀滅性威脅極大,國際間紛紛規範限制發展,現在數位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如AI人工智慧),大概還沒到有毀滅性的問題,因此會一直不斷發展並利用。
科技在產業、製造業的挑戰,是如何快速發展,目前對生產力的提升比較明確。至於自動化是不是危害僱用員工數短少與失業問題,目前並不重要,現在產業還在面臨缺工問題,這波疫情對數位化來說是有好處,現在科技產業在供應鏈發展,還是重要的提供者,對於如何快速提升生產力還是很重要。不過假定就要馬上轉換全部數位化,對很多中小企業確實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