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灣廉價的油水電還能撐多久?這個衝擊不會比通膨小的大麻煩,誰敢處理誰有種,可偏偏二十幾年下來,台灣還沒等到有膽的偉人!
環保署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為蒐集更多意見,本周接連舉辦三場修法研商會,今(20)日首場研商會討論議題鎖定修法總則及各部會權責分工,出席民間團體多認為,應明確在條文中指定權責部會,避免部會間「踢皮球」,環保署表示,後續會再邀集各部會共同討論。
環保署表示,溫管法預告期至明天止,並於20日起召開3場草案研商會,將就政府機關權責、減量對策及罰則、氣候變遷調適、教育宣導與獎勵等議題,邀集專家學者、環團共同討論。
全國四大公投案18日投票,能源議題引起關注。代工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天受訪說,能源議題不應政治化,有人提到天然氣發電的污染比燃煤發電還嚴重,他認為這有一點反科學跟反智,他呼籲應該用天然氣取代燃煤來發電。
歐洲聯盟政策制定者今天公布氣候政策方案的第2部分,提案涉及減少使用天然氣、控制甲烷排放和改善建築物能源效率,盼藉此步上205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正軌。
全球氣候峰會(COP26)十一月中旬落幕,兩週內聚集了全球上百位領袖與數萬名各界代表齊聚一堂,研商抗衡全球暖化新的目標與對策,會中並奠定了世界逐漸減少煤碳使用,以及已開發國家大幅增加氣候融資等的重要里程碑。
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台北市環保局今天預公告「北市因應氣候變遷碳中和管理自治條例(草案)」,盼與各界共同努力在2050年前實現零碳台北目標。
蔡英文總統於7日參加能源論壇時,提出「先低碳、再零碳」主張,除了應對全球對碳中和的趨勢,也是向即將舉行的公投案喊話。惟依照政府未來的能源規畫,不但無法如蔡總統所說的低碳,反走向排碳暴增惡果,與全球減碳趨勢相悖離,並威脅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