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一項針對近1,000名商界、政府和學術領袖的調查發現,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成員中僅有十分之一預計未來三年全球復甦會加速,僅有六分之一對世界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
行政院政務委員、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去年承諾2050淨零排放路徑將於今年初公布。
拜登總統的「重建美好未來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持續在國會卡關,其中包含推動綠能的預算,預計支出多達2兆元;專家認為,若法案遲遲無法通過將影響拜登提出的2030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的目標,氣候政策的效益前景渾沌。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團今天舉辦記者會,呼籲行政院納入公民團體建議,盡快將溫管法修法草案送入立法院。
面對氣候變遷,各國均開始推動企業進行減碳之相關法令。KPMG安侯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莊植寧表示,氣候變遷法令不僅是法規遵循議題,台灣企業更應關注供應鏈、產品競爭及企業永續經營。
環保署加速「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草案修法,本周舉辦三場民間研商會,昨為最後一場,環團及法界要求納入「公民訴訟」條款,未來當政府怠惰不作為,民間才能有監督工具。環保署表示,將進一步思考如何具體落實,願意研商討論。
環保署預告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條文從34條擴增為57條,確定納入我國減碳長期目標為2050淨零碳排,將可對直接排放或間接排放源徵收碳費。
氣候危機日漸嚴峻,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卻拖過一年又一年,何時送入立法院審議仍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