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修法

全國四大公投案18日投票,能源議題引起關注。代工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天受訪說,能源議題不應政治化,有人提到天然氣發電的污染比燃煤發電還嚴重,他認為這有一點反科學跟反智,他呼籲應該用天然氣取代燃煤來發電。

歐洲聯盟政策制定者今天公布氣候政策方案的第2部分,提案涉及減少使用天然氣、控制甲烷排放和改善建築物能源效率,盼藉此步上205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正軌。

全球氣候峰會(COP26)十一月中旬落幕,兩週內聚集了全球上百位領袖與數萬名各界代表齊聚一堂,研商抗衡全球暖化新的目標與對策,會中並奠定了世界逐漸減少煤碳使用,以及已開發國家大幅增加氣候融資等的重要里程碑。

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台北市環保局今天預公告「北市因應氣候變遷碳中和管理自治條例(草案)」,盼與各界共同努力在2050年前實現零碳台北目標。

蔡英文總統於7日參加能源論壇時,提出「先低碳、再零碳」主張,除了應對全球對碳中和的趨勢,也是向即將舉行的公投案喊話。惟依照政府未來的能源規畫,不但無法如蔡總統所說的低碳,反走向排碳暴增惡果,與全球減碳趨勢相悖離,並威脅產業發展。

海峽交流基金會今天舉行財經法律顧問會議,探討中國大陸「雙碳」政策及未來經濟情勢。會上認為,中國大陸、甚至全球都在重視碳排新標準,台商需及早因應。

秋冬空污季到來,去(2020)年環保署試圖透過擴大空污費差別費率,提高廠商空污季的減排誘因。不過近期草案卻悄悄下架,等同相關政策中途喊卡。

環保署坦言,擴大空污費差別費率的辦法暫緩,但空污費並非唯一政策工具。各地方政府所提的「空氣污染防制計畫書」有300多項空污減量措施,更能因地制宜。

環團則表示,台灣整體空污費率仍偏低,呼籲未來不分空污季節,全季空污費率都能調高,引導業者投資空污防制設備。...

國際能源總署在2018年公布資料看,台灣住宅電價是全球第三低,工業電價則是全球第五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