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

 對抗暖化,全球須以目前20倍的速度減碳。PwC發布「2024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2023年全球碳密集度僅減少1.02%,降幅創十年新低,若要限制全球暖化,碳密集度每年降幅需達20.4%,即減碳速度要加快20倍。

 此外,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再生能源裝置容量2023年新增510GW,資誠分析,由於各國政策支持,加上太陽能與風電技術成本下降,兩大利多推動2023年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增加14%至3,870GW,...

碳費拍板,毛利將被碳費「吃掉」最多的六大行業也曝光,分別為水泥、生鐵及粗鋼及初級製品、光電材料及元件、石油煉製品、基本化學材料、以及紙漿、紙及紙板,推估約163廠將明顯受衝擊,若想保住毛利,勢必要加速減碳。

今年以來,Google、Amazon、Meta和Microsoft等科技巨頭公司紛紛大增對於核電廠的需求,這些公司需要大量低碳、全天候運行的電力來運行其資料中心。上個月,微軟宣布將重新啟用位於賓州三哩島(Three Mile Island)停用的核電廠,投資者表示,科技公司願意支付的高溢價可能也會引發對新核電廠的投資熱潮;然而,在這些熱情背後,依然存在著結構性挑戰。

新任日本首相石破茂現正於寮國出席本屆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領袖會議,10日至12日出訪期間,也預計以議長身份參與第二屆亞洲零排放共同體(AZEC)領袖會議,首屆會議於2023年12月在東京召開。「讀賣新聞」等數家日媒日前披露領袖會議之聯合聲明草案、行動計畫草案等。報導分析,日本有意透過AZEC跟上歐盟主導區域脫碳市場的腳步,確保在國際社會上的發言權。

環境部表示,草案將在今年底完成預告,預計明年元旦上路、2026年正式收費;後續將視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的情形,明年再評估是否酌調碳費。

第六次碳費審議委員會今(7)日開議,碳費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優惠費率A、B分別為50元、100元,預計明年開始試申報,2026年起正式收費。根據碳費徵收辦法,碳費徵收對象為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以上的電力、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推估收費對象約500廠;徵收對象需在明年5月底前試申報碳費(毋需繳費),6月30日前申請自主減量計畫,並在2026年5月底前依所申報的排放量及適用費率繳費。

經濟部3日表示,離岸風電3-1期本就不是台歐盟諮商範疇,且各開發商已與經濟部簽署行政契約,經濟部將依法行政,不會改變相關政策, 國產化政策應依照行政契約內容繼續實施 ;至於3-2期已進行公開招標,選商規則及產業關聯政策不變,但若有涉及 不可歸責開發商的事由 ,開發商可提出「產業關聯方案變更」之申請,經濟部將朝 「通案原則、個案審查」 方式辦理。而3-3期國產化政策,將朝向「開放」的大方向實施。

碳費費率審議會將於10月7日召開第六次會議,可望將一般費率與優惠費率定案。環保團體今日(27日)呼籲,優惠費率之底價應設為每噸新台幣300元,一般費率至少500元,且應參考英國與歐盟CBAM做法,為相關優惠折扣設置 「落日條款」 ,最晚於2035年以前應全數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