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

第29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11日達成一項協議,將啟動由聯合國排放規則所管理數十億美元的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開會頭一天便有突破進展。儘管有川普上台的變數,各國仍表明持續對抗氣候變遷的決心。

國家 氣候變遷 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 童子賢 (12)日表示,核能是不排碳的電力,可以打擊通膨、壓低電價,如果台灣排碳可以降低,出口產品的碳稅也會降低,有利於產業界競爭力。

中火二期通過環評,將會新設4部燃氣機組,但並未如承諾拆除相同數量的燃煤機組,而將轉為「緊急備援」使用,環保團體要求台電履行承諾「增一拆一」,並有在野黨立委提出刪減台電購煤預算案做為反制。

 台灣面臨缺電問題迫在眉睫, 台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表示,全世界都知道核電是最經濟、最安全的能源,應儘快啟用核四,並呼籲主事者若當初做出了錯誤的決定,現就算是「朝令夕改」亦可。

賴清德總統昨(24)日召開第二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調高2030年、2032年減碳目標,預計明年1月確立。他強調台灣要有迎頭趕上的決心,以及務實的政策及執行力。 目前台灣的減碳目標規劃2030年減碳23%至25%,日本目前定在2030年減46%至50%,南韓則是定在2030年減少40% ,並表示 願意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合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環境部甫公布碳費三子法,除了定價碳費為新台幣300元,業者若申請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或選擇國際減碳最高標準之行業別指定目標,可以優惠費率B方案每噸100元或A方案每噸50元,甚至可再打兩折。此項決策過程的拉扯,毫不意外的凸顯台灣褐色、高碳經濟轉型的困境。

碳費徵收明年起上路,環境部預估首年收入60億新台幣。對此,台中市、新北市皆表達希望一定比例留給地方政府,更有立委欲提案修法,將 碳費80%撥給地方主管機關。 環境部長20日回應,全球分配碳費收入普遍沒有訂出比例,希望台灣不要逆著全球的潮流走,也不要將碳費當成利益分贓或政府的財政手段。

根據經濟部16日所提的「我國電力能源配比執行現況與未來規劃」,將原訂2025年達成的太陽光電總量20GW目標,調整為2026年完成,而台積電在17日召開法說會,分析師關注台灣面臨缺電危機,台積電未來是否考慮使用核能作為電力來源。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則回應,政府已保證會提供足夠的電力支援,無論是來自核能發電廠,或綠電等其他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