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

143項企業可直接套用,申請碳權專案更明確,且能進行交易

環境部1日公布首批自願減量方法清單,共13類143項方法,提供企業直接套用,申請碳權專案將更明確,而且取得的碳權將可在碳交所交易,也可用於環評增量抵換。其中,汰換燈具等10項常見的簡易減量方法,則可免除第三方驗證,簡化行政作業,增加申請意願,為本土碳權邁出一大步。

環境部在去年10月公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碳權專案管理辦法),規範碳權的取得、...

經濟部預告今(2024)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草案,太陽光電費率整體下修,但是新增最小10瓩以下級距,每度最高5.7元,鼓勵發展微型屋頂光電。環保團體表示認同,也指出費率仍太低,每度6~7元才夠讓公民電廠成本打平。光電業者則憂心,整體費率調降影響建置誘因,去年案場完工量僅有50%,今年費率再降,光電建置量恐怕再度未達標。

碳費2025年開徵,台灣區水泥工業同業公會昨(22)日表示,政府對高占比的進口水泥未同步徵收碳費,對本土業者相當不公平,呼籲國內碳費、進口產品碳費應同步上路,「政府再不作為,將讓國產水泥業面臨生死存亡困境」。

碳費今年上路,明年徵收。在全球實施碳定價國家中,台灣獨步全球創立碳費制度,對此,企業疾呼兩大訴求,包括確實接軌國際,達到相互扣抵且避免重覆課徵;以及確實對進口產品開徵碳費,以避免不公平競爭。

今年起排碳有價!依環境部規畫,今年第一季碳費將由碳費審議會拍板,排碳2.5萬噸的事業單位明年將要繳交碳費,環境部3日與環團座談時卻表示,擬提供各廠2.5萬噸的免徵額度,環團當場批評,如果有公司刻意化整為零,就能獲得更多的額度,且以碳費一噸算300元共500餘家,碳費恐減徵37億餘元。

環境部29日公布「碳費收費辦法」條文草案,在外界最關心的減量額度部分,國內減量額度有三大來源,包括自願減量專案減量、抵換專案減量額度、以及先期專案減量額度,將會設計不同扣減比率,至於國外減量範疇將會另訂,但是在額度部分,則會參考新加坡作法,上限定為5%。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碳交所22日將啟動首批國外碳權交易,環境部長薛富盛19日直言,外界別將碳交所視為證交所,投資應回到股市,也別將碳權交易當成短線投資。他並提醒,國外碳權暫時不能抵減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