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

邱臣遠在臉書表示,台電去年決算審定虧損2272億元,今年恐擴大到2785億,屆時累計虧損將達到5000億元,已經超過台電今年1500億增資的資本額4800億元。事實上,經濟部除了從特別預算補助500億元填補虧損外,更計畫明年再增資1000億,合計增資及補助達3000億元,台電負債比將達95%,面臨破產情況。

謝錦芳採訪

政府在2016年提出新能源政策,預定2025年的發電能源配比,天然氣(5成)、燃煤(3成)、再生能源(2成),落實非核家園。對此,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Jeffrey Sachs)指出,「天然氣屬於化石燃料,不是去碳選項,如果全世界都改用天然氣,那會摧毀整個氣候系統。」

核能可能是能源來源的一部分,依然扮演重要角色。他指出, 「台灣做出廢核重大決策時,沒有擬定長期去碳計畫,相當不智,...

因應國際淨零轉型趨勢,政府去年3月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後續提出「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台灣碳權交易所則於8月7日將落腳高雄軟體園區,主要營業項目分成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碳諮詢及教育訓練等3大項。

歐盟即將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意謂減碳及相關的碳費、碳權交易將納入全球貿易規則,因應這股趨勢,台灣碳權交易所終於要在7日成立。專家認為,台灣碳權交易採用自願減量,而非總量管制,抵減成效有限,錯誤的減碳政策恐令公私部門在追求淨零碳排的目標下,多走冤枉路。

因應減碳的急迫,國際間紛紛設立碳權交易所,碳權交易主要分為「排放額度」與「減量額度」兩種機制,台灣採用後者的自願減量方式。

「排放額度」與「減量額度」...

自由經濟學派大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曾說:「企業的唯一社會責任,是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即利潤。」此一立論的依據,除了經營者有義務為股東(投資者)謀取最高的報酬率之外,主要是在競爭通常相當劇烈的市場中,企業若非以最高效率追求最大利潤,必將被市場淘汰,無法存活;或換言之,追求利潤乃是企業圖存的唯一手段。

不過,「企業以追求利潤為唯一責任」的自利說法,引發了棄社會公益於不顧的批評。...

配合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淨零氫能路徑也出爐,政府將投入46.15億元,從供給、基礎設施、發電、運輸及工業5大面向推展,2050年氫能發電占比將達9~12%,台電興達電廠也將在2025年完成混燒發電示範。另產業燃氣鍋爐氫比例也將逐步提升。

國發會去年公布2050淨零碳排目標後,隨即也制定12項關鍵技術發展,不過當時只有訂出要朝多運用氫能,至於如何發展近期出現新消息。根據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資料顯示,未來氫能會從供給、基礎設施、發電...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2050年淨零排放大限在即,中油、台電啟動「碳捕捉與封存」(CCS)先期計畫。環保署專案小組25日初審通過,中油提出的小規模二氧化碳封存試驗計畫,預計2025年起在苗栗老舊氣田鐵砧山,每年灌注10萬噸二氧化碳,作為首個試驗封存場。環評委員認為應給予試驗機會,建議強化地震模擬分析及二氧化碳洩漏緊急應變機制後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