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洩漏危機 業界籲完善氣候法

環境部26日將召開第二場碳費費率審議會,水泥、鋼鐵、石化等相關產業齊呼,因《氣候法》相關子法未到位,導致出現三個缺失:沒有進口產品碳標籤、沒有各產業別的標竿值,以及電力排放係數,進而建議政府應速訂相關子法。否則實施碳費後,將讓台灣產業價值鏈碳排放不減反增,也讓台灣陷入「碳洩漏危機」中。

 為因應碳費徵收對國內產業產生的衝擊,工總日前特別與水泥、鋼鐵、石化等相關產業研商。工總指出,產業界都贊成「碳有價」政策,但目前只有《氣候法》的母法,相關子法與細則都未到位,也沒有防碳洩漏配套機制下實施碳費,只會造成高碳排商品傾銷台灣,傷害國內業者。

 工總在彙整水泥、鋼鐵、石化等相關產業的意見後,發現現行法律規章與機制有三個缺失、並提出四點建議。

 在缺失方面,一、沒有進口產品碳標籤。《氣候法》第31條有相關法源,但環境部至今沒有依法訂出子法,讓進口商品必須申報碳排並繳納代金。

 產業界建議速定「台灣版的CBAM」,以歐洲共同海關稅則(CN code)訂定進口產品碳標籤,避免進口免繳碳費的產品低價傾銷,打擊國內業者,且為避免碳洩露之管制機制的推動時程,應與碳費課徵同步。

 二、沒有各產業別的標竿值。依《氣候法》第23條,政府應儘速訂各產業別的標竿值,工總建議碳費率應與標竿值掛鉤,以經濟手段要求未達標杆值的企業投資改善措施,而非變相懲罰高效但高產的業者,歐盟CBAM就是以經濟手段鼓勵碳排放較佳業者。

 三、工總直言,業者繳納碳費包含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在業者已投入鉅資推行節能減碳,如果因電力係數居高不下甚至調升,以至企業增加碳費,「實屬非公正轉型」。產業界建議政府應儘速公告至2050年電力排放係數,以利因應,同時當經濟部公告電力排放係數有所調升或修正目標,應由政府負擔。

 工總指出,在碳費費率上,產業界希望政府能夠儘早公布至2050年各階段碳費費率及期程,讓產業提早因應,且其最終費率不宜高於國際平均費率。

相關新聞

7月9日最後期限 川普稱不再暫緩 美媒指印尼、越南、韓國亦協商有望  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即將於7月9日截止,大限距今僅剩9天。...
賴清德總統日前應民間團體邀請,展開「團結國家十講」,並已在這些日子裡完成第一講「國家」,與第二講「團結」、第三講「憲政關係」,...
專家座談 許嘉棟(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前央行副總裁) 幾位主講老師都談到人才問題,投資管道的人脈很重要。...
引言 檢視成立主權基金目的 健全法制監管機制 許嘉棟(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前央行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