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徵收 環境部傾向明年如期開徵

碳費費率仍難產,據悉,在電費大漲後,產業界出現爭取延後一年至2026年再報繳碳費的聲音;然而環保團體強烈反對,環境部也希望2025年如期徵收繳費,產官學意見仍在拉扯。

環境部將於4月下旬召開第三次碳費費率審議會,力拚上半年費率出爐,屆時包括費率、開徵時程都將是攻防焦點。環境部已於3月召開兩次碳費審議會,然而歷經兩次會議,討論仍未進入「深水區」,原先首季費率就要出爐的承諾確定跳票,留待下次會議再戰。

環境部近期正徵詢碳費審議委員開會時間,預計第三次會議將落在4月下旬,同步也與經濟部合作,持續與環團、業界溝通,希望在會議召開前先收斂意見。

然而,經濟部3月底拍板自4月起調漲電價,平均漲幅約11%,並由產業承擔較大調幅。例如去年下半年用電量正成長產業調幅為14%,用電量持平或衰退未達一成者漲12%,衰退一成以上漲7%;針對用電大戶漲幅更高達15%至25%。

碳費審議會委員透露,用電大戶其實就是排碳大戶,在此次大幅調整電價後,產業反映,一定會採取節電或使用綠電,同樣具減碳效果,因此希望能有「回血時間」,也就是延後繳納碳費。

產業人士認為,國際上碳稅費制度仍在研擬中,政府必須考量產業競爭力,避免拖累產業復甦步調,期盼審議會能考量電價大漲,延後一年再申報、繳納碳費。

但同時,環團也堅持四大立場,包括碳費至少500元起徵;不應提供2.5萬噸免費額度;國內外碳權使用比率合計不超過5%,並嚴格限制國際碳權資格;應於2025年啟動碳費報繳,接軌國際,帶動產業轉型契機。

環境部次長、碳費費率審議會召集人施文真表示,過去兩次會議已初步獲致共識,包括費率討論要有科學依據、要了解更多國外碳稅費制度運作及其制定的背後政經因素,幕僚正持續搜集意見,相信意見會慢慢收斂,「電費調漲也會帶動經濟指標變化」,這些因素都會納入評估。

與碳費相關的三大子法,包括「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收費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仍在準備中。施文真坦言,審議會要制定碳費一般費率與優惠費率,前端的法制工作要完備,目前重心會放在這些法制作業、讓審議會能更聚焦討論。

碳費費率審議進度及攻防焦點

相關新聞

「重慶台灣周-兩岸訊息通訊合作發展研討會」於本(9)月 16 日舉行,中、台雙方皆表示,兩岸就「汽車產業」網聯化、電動化、...
高雄資產專區7月才熱鬧開張,9月即迎來 金管會 的「聯合訪視」。據了解,檢查局與銀行局已陸續對進駐專區內15家銀行做「體檢」,重點直指「...
美國總統川普將H-1B工作簽證費用提高至10萬美元,新措施21日生效,許多科技巨擘緊急要求海外簽證持有員工返回美國。白宮澄清,...
行政院 於8月29日公告修正《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自115年1月1日施行。 然而,該修正過程未依循法規修正預告機制,...